作者:忘情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这句出自宋代苏洵《权书·心术》的名言,用在徐向前身上,可谓再合适不过。
沉默寡言的徐向前,指挥风格硬朗,善于谋划计算,且处变不惊。毫无正规*底子的红4方面*,硬生生被他调教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打出了无数经典战例。哪怕是抗日战争期间,擅长打硬拼仗的徐向前转型打游击战,依然沿续了这个风格。发生在年3月31日的响堂铺伏击战就是一个典型战例。
年底,八路*3个主力师已经在山西敌后扎下根来,初步创建出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入侵山西的日*在华北派遣*作战重心已向津浦路、平汉路转移的情况下,仍想仅凭现有兵力西渡*河,进攻关中和陕甘宁边区。而第2战区也制订了一个缺乏可行性的“反攻太原”计划。八路*师在分兵发动群众的同时,也集中了几个主力团在手里,伺机打击日寇,配合友*正面作战,破坏日*西进企图。
邯郸至长治的公路,是日*赖以维持攻势的后勤补给线。3月16日,刘伯承、陈赓等指挥旅、和补充团在邯长公路上的神头岭伏击歼敌余人后,日*加强了对这条战略公路警戒。其中,作为日*第师团重要兵站基地的黎城驻*,由人增至人。涉县驻*增至人以上,东阳关驻*人。
神头岭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奉命于3月21日前往位于沁县小东岭的八路*总部开会,此后还要参加第2战区召开的会议,接过师指挥权的副师长徐向前认为,日*虽加强了邯长公路沿线防卫力量,但涉县和东阳关段间隙较大,这两处的日本驻*不敷使用,因此决定在这个区间再次伏击日*后勤运输车队。
为此,徐向前决心动用师3个主力团参战:陈锡联的团为左翼、徐深吉的团居中、王近山的团为右翼。预定歼敌地域,选在邯长公路的后宽漳至杨家山段,主战场摆在响堂铺。这一带的公路建在河床上。公路以南是高山,且山势陡峭,很难攀登。而公路以北是连绵的高地,便于我隐蔽出击。团除了要打伏击,还应派出几个连队前出至椿树岭、河南店、王堡等地,对涉县方向实施警戒,保证伏击部队左翼安全。团此役的主要任务是阻击可能有黎城、东阳关方向东来的日*援兵,保护我伏击部队右翼安全。该团应派出1个连兵力,在东阳关东北方向上的苏家蛟一线实施警戒。
3月30日晚,上述3个主力团不顾天寒地冻,利用夜暗掩护,悄悄抵达了各自的待机地域,埋伏了下来。不料,3月31日6时许,天才蒙蒙亮,苏家蛟一带就传来了密集的枪声。不久,徐向前接到了团、旅层层传递上来的报告:东阳关守敌数百人,突然向我布置在苏家蛟一线的团3营7连发动进攻。
苏家蛟离东阳关颇远,两地之间路并不好走,因此这股日*绝非是在对邯长公路作例行巡逻时,无意间和团3营7连遭遇的,而是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前往“清剿”。不久,徐向前又收到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团7连已分散突围,而由东阳关出袭的这股日*却并未原路返回,而是直扑马家裕。
苏家蛟位于我伏击部队右侧后,难不成师主力设伏的消息泄露了,日*打算来了“反伏击”,包师主力的“饺子”?如果真是这样,我*必须立即放弃原订伏击计划,赶紧撤退。动作稍慢,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久经战阵的徐向前逢此突变,却并未慌乱。他静下心来想了想,便冷静地连下四道命令:第一,责成团核实苏家蛟方向敌情、我情;第二、团速派1个营兵力前往马家裕,查明情况后火速上报;第三,令师作战科科长邓仕俊化装前往东阳关,通过我*内线查明当地日*动态。第四,战斗决心不变,设伏部队继续隐蔽待命。
一个多小时后,团王近山团长率先报来了经过反复核实的信息:苏家蛟的团3营7连并未分散突围,而是在连长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就地抗击,打退了来犯之敌。团1营赶到马家裕后,并未发现敌踪。经查实,前述消息是没有经验的通讯员在惊慌失措情况下的误报。
再等了一会儿,邓仁俊也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师前沿指挥所复命:据东阳关内线查实,半夜里有苏家蛟地区的汉奸向日*告密,说当地来了小股八路*。因头天晚上,有隶属日*第14师团辎重队的森本、山田两个汽车中队,以及其护卫部队抵达东阳关宿营,为保险起见,日*东阳关守备队队长派出部队前往“驱逐”。
这些消息印证了徐向前之前的判断:日*并未发现我*大规模设伏企图。8点钟以后,我前沿观察哨报告,大批日*汽车鱼贯驶出东阳关,向我预伏地域行进。9时许,当日*绵延5公里的庞大车队完全驶入我团、团伏击圈后,徐向前一声令下,2个团奋勇出击。经2小时激战,烧毁日*汽车余辆,日*司机及护卫部队除30余人侥幸逃生外,其余悉数被歼。
响堂铺激战正酣之时,涉县日*数百人出援,被团阻援部队挡在椿树岭一线。由黎城、东阳关出援之敌,也在小口村被团主力拦住去路,寸步难行。此战,日*损失了少佐以下余官兵及大量*需物资。师不得不紧急动员附近百姓帮忙打扫战场,抢运战利品。等到当天下午16时,姗姗来迟的日*12架飞机在响堂铺一带狂轰滥炸时,师主力早已掩护群众,护送大批战利品转移多时了。
素有“*神”之称的刘伯承在详细了解了此役的每个细节后,不吝溢美之辞:“向前不减当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