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常权
1月27日上午9时,“匠心筑梦勇立潮头——乐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将在乐清市文化馆一楼展厅隆重展出。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为乐清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每人5件,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每人3件,可谓是精品云集、琳琅满目。
匠心筑梦,勇立潮头。这次展览是乐清工艺美术文化属性和审美功能的一次集中展示,所展出的作品大多材美工巧,既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具现代审美情趣,从中可见新时代乐清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工艺美术是无烟工业、创意产业,又是上乘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当前,乐清正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名市、港口大市、现代都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工艺美术行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展览由乐清市委宣传部和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乐清市二轻工业联社、乐清市经信局、乐清市委人才办承办,并且得到了浙报·蝴蝶广场的大力支持。展览开幕当天,还有题为《当前工艺美术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展览时间从1月27日持续到2月10日。
乐清世称“千年古县”,民风淳朴、*治文明、民间经济发达,尤其在手工业方面,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其中的工艺美术,在乐清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历年来,乐清陆续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正如本次展览的前言中所称,乐清建县多年来,乐清本土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工艺美术就是其中最富个性的代表。这些工艺美术品种的出现,最初是以实用为目的,但又附着浓厚的审美价值,服务于日用、礼仪、宗教、祭祀,出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和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有些品种在审美功能上进一步提升,成为纯粹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创作。
近年,乐清市委市*府坚持把工艺美术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努力培育工艺美术发展的良风沃土,精心扶植人才梯队,使工艺美术行业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不仅出现了叶润周、高公博、虞金顺、林邦栋、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吴尧辉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且一大批中青年优秀工艺美术人才也已崭露头角,为乐清赢得了新的声誉。
乐清不仅是重要的工艺美术产区,更是浙江省工艺美术人才高地,现有7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3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50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工艺美术大师德艺双馨,创作力旺盛,精品迭出。乐清市委、乐清市人民*府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人才,《乐清市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42条意见》中,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分别列入B类、D类人才加以扶持鼓励。同时,还积极开展工艺美术进校园工程,为工艺美术的薪火传承积蓄后备力量。
中国民协分*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先生对乐清工艺美术的一次调研中称,乐清工艺美术人才荟萃,汇集了众多大师,可谓是群星灿烂。他认为,发展文艺事业,关键是人才储备。乐清市的工艺美术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是人才济济,精英荟萃,大师云集。乐清现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人。在浙江范围内,一个县级市拥有这么多大师是不简单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培养人才方面,乐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府部门加大了扶持力度。注重挖掘和发现人才,不断壮大文艺家队伍。
一直来,中国民协和浙江省民协的专家调研组认为,乐清工艺美术工作兼顾全面、突出重点,彰显了本土特色。坚持了以乐清*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等特色民间艺术资源为载体,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树品牌、壮声势,充分利用山花奖、映山红奖等各种平台,努力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向心力,团结民间文艺人才,壮大民协队伍,在民间文艺创作、民间文艺保护和民间工艺精品创新等各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推进乐清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来过乐清的调研组都对乐清市力抓工艺美术队伍建设、推进工艺美术培养交流、营造工艺美术良好氛围、参与工艺美术高端活动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乐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工作挖掘到位,尤其是在不断挖掘弘扬工艺美术资源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值得推广。
近些年来,工艺美术博览会成为乐清向外展示乐清技艺的窗口,也成为工艺人交流的平台。年,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参与了在浙江杭州、福建莆田举行的工艺美术博览会,参会的乐清艺术家,在这两个唇齿相依的省份大放异彩,展示了很高的技艺,集中体现了乐清工艺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加这些展览,*府部门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求得最大效应。比如在展馆的布置方面,务必做到进入会展中心,让乐清馆一目了然,像福建(莆田)博览会上,展馆拱门用仿*花梨板镶嵌,横匾上写着“浙江-乐清”,横匾的右下方写了前言。相比其它展位都是以企业或个人的形式参展,乐清馆以城市整体身份参展高出好几个身位。
另外,在展馆布置、选手选拔、作品选送等等环节上,无不一一用心。年杭州博览会开幕式当天,由12个展位组成的共计平方米的“浙江-乐清”展区里,与会嘉宾对乐清工艺美术作品的技艺连连夸赞;福建(莆田)展上,乐清70件作品参展,乐清*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石雕、根雕、工艺银器等品种,向世人展示乐清工艺美术的绝美技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上下重视的结果,自然硕果累累。在“第八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乐清共获得国金5件,国银9件,省金5件,省银8件,省铜1件。其中,5件国金作品是王仙峰的乐清*杨木雕作品《久炼成钢》、叶松华的乐清*杨木雕作品《战长沙》、林顺奎的作品《乐清首饰龙》、伍温敏的细纹刻纸作品《龙凤呈祥》、郑放鸣的石雕作品《追梦》,而这五位大师后来也顺利地获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获得省金作品胡逸民、郑旭光、王献存也获得了浙江省大师的称号。
乐清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年乐清全部以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新锐作品参展,没有选送一件国家级和省级大师作品,主要是考虑到当年要评选省工艺美术大师,这次展览获奖成为一个凭据。另一方面,这次集中展览,也展示了乐清青年一代艺人的高超技艺。
近些年来,浙博会成为乐清向外展示工艺美术的窗口,也成为工艺人交流的平台。乐清市二轻工业联社负责人介绍,每一届浙博会,通过*府搭台艺术家唱戏的方式,可以让乐清本土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增加交流互动,提高整体档次,集中展现乐清工艺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晋大师情怀不一
作品展前两天,执行承办的乐清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人员在展厅里紧张地忙碌,他们一边布展,一边对参展的作品赞不绝口。协会负责人认为,参展作品气象正大,体现了高品质、高格调;内涵丰富,能够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传达的是鼓舞人的正能量;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很耐看,能让人去细细地品味享受。
乐清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负责人还特意向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新晋大师,并且介绍了他们的艺术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金融风暴让乐清*杨木雕产业一落千丈,年,吴尧辉选择了跟木雕相近的铜雕东山再起,以商养艺。这也让吴尧辉和他的鸿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成了媒体的常客,但他谈起这次成功晋身“国字号”,一向沉稳的他还是有些激动。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奖现场,他的“大唐盛事系列”在现场摆起来有20多米长,加上“城市老记忆系列”和精品《春满天》,这三件套展示出的精湛技艺一下子征服了评委,让他实至名归。这也符合媒体一直来对他的评价,那就是“中西结合,让枯木逢春”“每件作品都要有故事”和“雕刻当随时代”。
吴尧辉说,“我希望自己每一次创作都有新的突破,但这很难,有时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像“大唐盛事系列”,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创作而成,作品包括《踏春》《蹴鞠》《爬杆》《马球》《市井》《茗战》《歌舞升平》等等,其间的每一个人物似乎从阎立本的画卷中穿越而来,曾经精彩的笔墨线条在此处被雕刻地生动、鲜活。
在吴尧辉的生活中,学习是摆在第一位的。他认为作品的神韵体现在精神文化内涵上,而不仅仅是在技巧上,因此不断学习是很重要的。
他的很多创作灵感源于学习,他喜欢博览群书,各种资料、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有时候往往会给他艺术启发,因此,他很喜欢买书,去日本、欧洲等地,打包回来慢慢看。他的手机内存也是特别的大,有多G,手机里存放着0多张下载过来的各种图片。一有灵感和想法,他就随时用画稿画下来。
比如在“城市老记忆系列”,大家可以看到内容,奶奶将包好的粽子挂在高处,小孙子爬上椅子使劲伸张着身子似乎想去帮忙,也似乎想偷拿一个;兑糖客拿起小锤子准备敲下一块麦芽糖,小女孩凑近了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抢以解馋……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都被吴尧辉融进了木雕艺术里,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吴尧辉觉得,雕刻也当随时代,要与时俱进。近年来,吴尧辉不再拘泥于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也跳出了传统题材的束缚,尝试现代题材。吴尧辉积极拓宽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扎根生活,大胆创新,精品力作不断,这也让他两度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艺术探索永无止境,年纪渐渐大了,吴尧辉内心最渴望回到原点,做些自己喜欢的作品,创作线条简练、有个性的作品,想办法让年轻人也喜欢。他觉得,只有大众都喜欢认可,艺术才有生命力。
伍温敏在被评为浙江省大师之前,已经是乐清细纹刻纸艺术界的一把好手。乐清细纹刻纸项目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更激起了他的热情。他经常参与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中,每一次大赛和现场表演中,他都能捧回奖杯。近年来,他刻制了数以百计的作品,并生产出许多较有影响的佳作。
业内人士称伍温敏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前启后任务,我们梳理一下伍温敏的师承谱系,发现他当之无愧。伍温敏15岁的时候就跟随其姑夫陈朝芬学艺。在乐清市老一代刻纸艺人中,陈朝芬先生德艺双馨,被公认为乐清细纹刻纸的主帅,被誉为刻纸界的“中国第一刀”。
陈朝芬出生于剪纸世家,太祖父和曾祖父就开始制作龙船,用简单的龙船花装饰龙船。陈朝芬自幼随父学艺,少年时期便能刻制精巧的龙船花。陈朝芬一生孜孜不倦于乐清细纹刻纸这一古老而特殊的工艺美术事业,以其惊人的毅力和绝世的技艺创造了乐清细纹刻纸的一代辉煌。
多年来,伍温敏不管是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还是在自己的细纹刻纸研究所,他总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深入基层去推广细纹刻纸艺术,尤其是“非遗大餐送校园”,伍温敏多次参加,屡次将乐清非遗进校园公益活动推向高潮,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起了积极作用。另外,他那包括自己公子在内的徒弟,也都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看过王献存作品的人都认为,他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在每一件作品中,淡雅芬芳又沁人心脾。在二十多年的求艺道路上,王献存很是“感情用事”,他的作品饱含深情,传递出来的情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近些年的创作积累,王献存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作品,梳理总结,还不断尝试用不同的创作风格,将现代美学融合于传统技法之中,实现自我突破。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王献存雕刻乐清*杨木雕作品《触及天边》,近1米高的*杨木,在山顶雕刻了一个人物沿着悬崖努力攀爬,这件作品以传统的圆雕为主,加入镂雕、浮雕等技法。但从视觉艺术上来看,更多的是融入西方的雕塑技巧,中间镂空,底粗上细,作品富有很强的冲击力,能紧紧抓住眼球,让人过目不忘。这个爱旅游、爱攀登的匠人,从抽象到具象,最终以最直观的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雕刻领域延伸拓展。
王献存认为,家乡是最好的创作源泉。乐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这些都成为王献存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从近些年王献存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家乡在他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他创作的乐清*杨木雕作品《乐音清扬》,只见站在松绕石台上的王子晋一身长袍,双手持箫高歌,神情自然优雅,引得仙鹤飞舞。把一座音乐之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那是王献存对乐清名称的来历,以及王子晋吹箫的美丽传说思考很久之后才创作出来的。
“当我专注于她的美时,我发现,这里有无尽的韵味。”从跟随别人的创作步伐,再到独立的思维形成,从放眼外面的人文景观,再回归家乡的美好,潜下心来的王献存按照自己的步伐扎实前进。
郑放鸣之所以被人誉为*杨木雕、石雕、象牙雕、蜜蜡雕“四雕全能”,和她的家庭出身是分不开的。她出生于艺术世家。她爷爷毕业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蔡元培任校长的上海音乐学院。郑放鸣的父亲郑体衡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参与创办了*杨木雕厂和石雕厂,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培养了大批雕刻艺术人才。
郑放鸣呀呀学语时,就在一尊尊、一座座艺术刻作品中蹒跚穿行。耳濡目染,她14岁就拿起了雕刀凿子,开始雕刻生涯。刚过而立之年,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创作的公斤重的石雕《白蛇传》就惊艳世人。那层峦叠嶂的山外青山,那雕栏玉砌的楼外有楼,还有那青松、垂柳、鲜花、拱桥,更有那栩栩如生的许仙、白娘子和小青。
年,郑放鸣参加在浙江泰顺举行的现场创作石雕大赛,参赛者80多名,郑放鸣是唯一的女性,她的石雕《点赞》,获得比赛第二名。蜜蜡雕则是年才尝试的。从乌克兰进口的蜜蜡成色挺好,但这玩意儿成本很高,且脆硬易崩,稍有不慎就血本无归,所以无人敢于问津。聪慧而勇敢的郑放鸣经过反复的琢磨尝试,很快掌握了这门绝活。她创作的蜜蜡作品《十二生肖》,荣获了当年第十一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数十年来,郑放鸣在她的艺术路上艰辛跋涉,她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相辅相成,齐头并进。郑放鸣紧跟时代脉搏,敏感地捕捉新鲜事物,及时雕刻出精妙的新作来。如庆祝我国首位女航天员上天的作品《探月》;如庆祝青藏铁路开通的作品《高原美》。年12月12日,郑放鸣携带着这两件乐清*杨木雕作品,前往泰国。没想到的是,她这两件作品在泰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被泰国前副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诗和泰国温州商会收藏,这也距离她“让乐清*杨木雕走出国门”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乐清老中青三代工艺美术家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既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又有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是乐清工艺美术家精湛技艺的一次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