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黄杨木雕呼唤生命的愉悦
TUhjnbcbe - 2023/4/2 17:28:00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温州乐清*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齐称“浙江三雕”,广泛应用于被称为“木中君子”的*杨木之上。

有“千年*杨难成柏”之说的*杨木是一种珍贵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它的颜色呈淡*色,木质细腻、温润而坚硬,适合精雕细刻,经过打磨之后如同象牙一般,欣赏性强。乐清*杨木雕既保留了*杨木千姿百态的生动形象、纹理、疤节等自然美,同时又通过工匠的艺术加工增添了更多人文色彩。

从现今搜集的民间艺人口述资料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推断,乐清*杨木雕在宋元时期初露端倪。据记载,清道光二十年,温州乐清艺人叶承荣创作了近代乐清*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太上老君道祖像》,奠定了乐清*杨木雕在木雕艺术界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乐清*杨木雕有三种类型,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乐清*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重视,*杨木雕这一民间艺术品种迅速得以挖掘和传承,精美之作不断涌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乐清*杨木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脱颖而出,他们创作的构思巧妙、技艺独特的艺术精品,几乎每年都会在各大艺术展览中能拔得头筹。

*杨木雕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从事*杨木雕创作已有五十余载。在高公博的工作室里,收藏着他多年创作的“精华”,一件件精美的*杨木雕作品手法娴熟、形态逼真、各具特色。经过五十多年的继承创新,他成功创造了“根雕”、“劈雕”、“意雕”看似粗犷的三大新型艺术表现手法,被《人民日报》誉为“走出了*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高公博认为,“*杨木本身就包含着天生的美感,特别是用刀斧劈开所呈现出来的纹理,往往给人以无限的惊喜。你会发现里面蕴藏着一个足以让人着迷的内在世界,多姿的劈纹,在特定的生命区域内各自展示着无限的内力,呼唤着生命的愉悦。”

乐清*杨木雕大都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作品制作细致,从构图、塑制泥稿到最后的打蜡上光分为十道工序。精雕细刻是乐清*杨木雕的一大艺术特点,手工艺人在眼睛、发丝、服饰上做最精细的雕琢,凹凸面肌理亦能刻得光洁圆滑,衣褶和飘带清晰流畅而不损边缘。技艺娴熟、修养高深的艺人往往可以不塑泥稿,因材施艺,直接雕刻。

年5月20日,乐清*杨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杨木雕的艺人们在为这门独特技艺的传承而努力着,向更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助力这项乐清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监制/洪琳、杨奉涛

制片人/汪鑫、杨修雯

主编/何宇、王冉

编辑/*、李敏婷、李思媛、石香云

感谢/温州台

END

魅力永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杨木雕呼唤生命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