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田村十二组的任约利老人,今年已经84岁了,只有一位女儿,但已经嫁出去多年,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住的房子,是土改时分的,在一个院子的转角处,最里面一间,即使是白天,也要开灯才看得见。“这房子是共产*改的。”
5月16号早上,当村支书宋建平走进任约利老人的家里时,他正在做早饭。“宋书记,快来坐。”但还没等坐下,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还是宋书记这个年轻人好,帮我的房子(注:危改房)修好了。要不然我这个*土埋到脖子了的人,怎么修得起新房子。”在老人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底一直翻着泪花。
和老人同院居住的一位村民介绍,为了给任约利老人修房子,“宋书记可没有少操心,或者说就是当自己的事情在做。”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许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自己去做,他的危房改造,都是村委会在亲力亲为。
在经过鉴定老人的房子确实属于D级危房之后,但是老人却修不起房子。怎么办呢?宋建平心里也很着急。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由我们(村委会)去找本村的匠人,让他们先垫钱把老人的房子修起来,在验收合格,补偿款到账之后,再付给匠人。”宋建平说,“一开始匠人也不愿意接手老人的这个活路,因为确实赚不到钱。我们就给匠人做工作,都在一个村里住着,材料钱只要不贴,工资少一点,就权当给老人帮忙。”
在匠人答应修老人这个房子之后,宋建平的心,也只放下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对质量的监管和进度的监督。也难怪匠人师傅说,宋书记是属“狗脸”的,翻得可快了,“开始要我们修的时候,好话说尽了,但是在修的过程中,只要他发现了一点问题,就要我们改正,一点都没得情面了。”但是,匠人的略显抱怨的口气里,却满满的都是佩服。
目前,任约利老人的危改房已经基本完成。过不了多久,他就可以住进新房子。在宋建平从任约利家里走的时候,老人一直送到了大路边上。“宋书记,都怪我不中用,给你和*府添负担了。”老人的歉意,让宋建平很是汗颜。特别是去年,任约利老人的女婿得了重病之后,他对宋建平说,“我的以后,只有你管了。”这更让宋建平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宋建平,生于年12月,是团堡镇茅田村三组人,年——年,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xx部队,退役后,先后在广东东莞虎门泰电子厂档主管、利川市工商局柏杨分局协管员、自主创业经营挖掘机三台、在四川巴中市西子电梯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经理等,按理说,他的人生基本上过得稳定而舒适,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年5月,为了及时响应利川市委市*府聚力脱贫,引凤归巢招“能人志士”回村任职的号召。他毅然拒绝大企业的橄榄枝,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他说,之所以选择回来,是因为他被茅田村的贫穷落后刺痛了,作为茅田村土生土长的人,“应该回来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
宋建平回村时,村里的情况是:村里大多数小组不通公路,只有三个半生产队(一、二、四组全组,三组一半边)勉强有手机信号。路不好,乡亲们心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优质蔬菜卖不出去,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和外面进行信息沟通,特别是十二组的村民,为了接听电话,不得不将“村村通”座机随身背着,在那里干活就带到哪里。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回村任职的前三个月里,宋建平甚至于打起了“退堂鼓”。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想到村里的工作是如此的琐屑和复杂。”无论是民事纠纷,还是国家*策方针的落实,在最初那个阶段,都让他“力不从心”。特别是他的妻子,明明嘴上说的是“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但是在宋建平开始干了之后,才发现她说的都是“气话”。
但是,宋建平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无论是*员还是退役*人,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逃兵”两个字。扛在肩上的担子就是责任,怎么可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呢?真的勇士,必将直面万千困难,并迎头赶上。宋建平说,“我虽不是勇士,但起码是一名战士,但绝不会是懦夫。”
为了让自己能够胜任村支书这份工作,不辜负*委*府的重托和乡亲们的厚望。宋建平除了将*策方针烂熟于胸之外,还一有机会就向村里的长者讨教村里文化历史,人文渊源,民俗风情。他说,“我回来要做的,其实不是村支书,是要将自己的生命和灵*融入到茅田村的乡亲们中间,植入这片肥沃的泥土之中。穷,是犹豫是不是要回村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穷,又是让我决定留下来的唯一理由,我希望能够带领勤劳朴实的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而现在,宋建平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的工作常态,就像村里的乡亲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都看见宋建平宋书记一样。“我给宋书记打满分。”11组的村民王明辉说,“这么多年,我们这里面(指十、十一、十二等村民小组所在地)只有点毛毛路,宋书记硬化了,交通方便了,车子开得进来,我们种点东西好拉出去;电话打不通,我都是背着村村通上坡,现在手机有信号了;以前我们这里面一年半载看不到干部的身影,现在宋书记隔三差五就要来转一转,我们拉拉家常,了解情况。以前没有人把我们村民当回事,都不把我们放在心上,现在宋书记干的每一件事,都是老百姓心里想的。”
回到村里任职,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奔小康,光有一腔热血显然是不够的,为了让乡亲们发展产业,“但是不容易啊。”在自己药材——地苦胆基地里,宋建平说,“村民们都存在观望的心态,第一是担心我们这里适不适合种植,第二是看种出来后到底管不管钱。”面对这样的现实,宋建平决定自己“以身作则”,“在种成功后再向乡亲们推广,要容易得多。再就是可以让乡亲们规避风险,万一不成,也只有我一个人上当。”
不过,宋建平对茅田村的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沙书记去年来茅田村考察时,我说,我要让长槽这一带的公路两边,看不到‘包谷杆杆’,全部都种上药材。”这既是宋建平心里的发展宏图,作为一名*人,又是给自己立下的“*令状”。
为了发展茅田村,宋建平可谓是殚精竭虑。据他介绍,为引进村里的一位成功人士回村办生猪养殖基地,他仅凭一个从别人那里找来的电话号码,“死缠烂打”,才说服了任云*回来投资,“以前我和他都不认识,现在成好朋友。”据了解,这个在建生猪养殖基地有8层楼的猪舍,将建设成为立体式,自动化的现代化养猪场,投资过万元。并且能够为茅田村的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及优良品种仔猪,保底回收村民的生猪。“最开始我们都不懂,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建一边探索。”
在宋建平回村任支书的这一年里,茅田村确确实实发生了许多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为提升。完成18.2公里水泥路的硬化,新建水池14口,新建村办公室和百姓广场,推进电力农网改造,兴建网络基站等。产业发展规模和效果明显。新建了种养殖基地亩,其中,烟叶亩、蔬菜亩、大*亩、名贵药材金果榄20亩、李子和冬桃40亩,贝母60亩,山奈10亩,还有玉竹,野菊花等品种。
边访边谈——
宋建平的“小日子”原本过得不错,他完全没有必要回到茅田村来接受手村支书这个“麻烦”。特别是在脱贫摘帽的紧要关头,茅田村又是全市个整村推进村之一,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他何必要接这个“烫手山芋”。但是,作为*人,虽说退役,天职是服从命令;作为*员,天职是服从组织。
他选择回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一个正确的择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说宋建平并没有兼济天下,但是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兼济茅田村。——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的“命门”之所在。
从不被村民看好,——其实他当初的退缩,也自己不看好,到现在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茅田村,成为茅田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中间付出了很多旁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劳动。从之前村名询问*策需要拿出本本翻一翻才知道怎么回答,到现在能够应答如流,他又经过了多少挑灯夜战才百炼成钢呢?
这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是他依然保持着的*人作风和*员风范。正如他说的,“即使我算不上勇士,但我是一名战士,绝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和逃兵。”
在全市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愿向宋建平这样的敢于冲锋,勇于陷阵的“战士”越来越多,更希望村民们能够在“战士”们的带领下,决战决胜脱贫,早日摘帽,走向富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