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浙江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文
如下
专家下沉,业务托管。
浙江东阳——县医院“带大”乡医院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医院是关键。浙江东阳建起医共体,先是推动专家、药品、培训下沉,医院全托管,统一乡镇卫生院的考核指标、绩效分配、医疗服务。还尝试共同培养、统一分配的人才模式,在收入上打破限制,体现多劳多得。
为治眼,金立兴左右为难。
医院技术好,但路途太远;医院近,但却不会治。最后折个中,医院。金立兴家在浙江东阳山合村,到医院来回一趟俩小时,赶到后才发现:医院也挤满了病人。
金立兴的遭遇,是不少东阳人的困扰。
“近年来,省里开展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后,医院水平大大提升,东阳域内就诊率达90.15%。另一方面,医院的水平还未得到激活。病治不了,农民奔波来医院的情况仍然存在。”东阳市卫计局副局长胡小骏介绍。
如何让得了病的百姓看病再方便些?东阳从前两年就开始探索打破县域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建设东阳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医共体”),着力激发医院的活力。
信息共享,患者家门口看专家
年开始,东阳着手医共体建设,打通县乡人、财、物壁垒,推动专家、药品、培训统统下沉。
“老百姓喜欢去城里看病,主要是嫌医院治不了。”东阳虎鹿卫生院院长吴向群说,医院的专家坐诊以来,去年前10个月的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7%。医共体建设启动后,很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
不独专家和药品下沉,东阳每个乡镇卫生院已通过专网与全东阳的“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3个共享中心连接了。前不久,夏程里村村民程立忠在乡镇卫生院采血、拍片后,直接发送给东阳影像诊断中心的专家诊断。让信息“多跑腿”后,程立忠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医院的服务。
“影像诊断中心运行2个多月,乡镇卫生院诊断的病例已经达到了多例。”东阳市卫计局医*科科长楼晓昉说。
疾病预防是乡镇卫生院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针对这一特点,东阳组建慢病管理团队,以医院的专科医生为主,纳入基层全科医生,让更多的慢性病预防医院得到解决,也让医院的医生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解决疑难杂症。这成了提升基层就诊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专家下沉,并不是简单地把人派下去,而是针对基层特点,组成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医院院长应争先表示:东阳目前正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将所有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服务及百姓的健康资料全部储存在内,实施智能化管理。
医院全托管,统一调度医疗资源
为何要建医共体?东阳卫计局局长杜卫良解释:基层医疗水平低,不只是缺人、少钱。根子还是在体制机制上,所以我们除了要推动人、财、物下沉,还要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
医院对医院如何帮扶?采用专家指导、代管科室的方式行不行?东阳还想再进一步。市委书记*敏表示:目前,东阳医共体建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医院等4医院对全市18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托管的模式,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医院负责。
“我们实施了以经营管理为纽带,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医保支付、统一信息平台,实行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六统一’管理。”杜卫良介绍。
实施“六统一”后会带来哪些改变?杜卫良介绍:以信息系统统一为例,医院的就诊记录都可互查互通。医生能及时掌握患者病史,避免重复操作,医院高效合作。建立互通互享的信息平台后,东阳市基层医疗单位对心梗、脑卒中等突发性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大大提高,脑梗急诊溶栓60分钟完成率从25%提高到60%。
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医院负担。杜卫良表示:东阳将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强化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加大财*对医院的财*补助。市财*每年出资万元设立基层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和县级专家下乡补助专项资金。
另外,在市级层面上,东阳已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和医共体管理中心,对全市的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虽然是4家医院牵头,但医共体作为一个整体,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指标、绩效分配、医疗服务都是统一的,确保全市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杜卫良说。
统一人才培养,收入分配多劳多得
对于医共体建设,东阳设定了目标: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首诊率达到65%以上。有人疑问:医共体建设涉及*府管理模式、医保支付方式、所有医护人员的利益及百姓的就医习惯等方面。如何打破原有的模式、激发基层医疗单位活力?
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一直是阻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一大难题。据统计,年至年,东阳镇乡卫生院新进医务人员77人,辞职及退休却达81人。部分卫生院甚至近五六年都没有招到人。
尽管有专家下沉,但基层若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医共体建设最终将难以为继。为此,东阳着力建设“医共体人才池”。“从年开始,东阳市新招入的所有新职工都归入人才池管理,按照专业特点,由县级医疗单位共同培养,由医共体统一调配,在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城区进行轮换工作。劳动关系落实在城区,条件成熟时在城区建设人才池公寓。”杜卫良介绍。
财*方面,乡镇卫生院原来属于财*兜底的计划机制,导致医务人员有了“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心理,看到医院推。“长期以来形成了养懒人的机制,原来的分配体系必须打破。”杜卫良说。
东阳医共体在分配上将实施“两个允许”:即一方面允许基层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控水平,按照医院的机制进行管理,对于骨干人员,可以突破最高限制;另一方面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扣除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的奖励,体现多劳多得。
对于基层已有的医疗人才,东阳则启动了“大培训”计划。
今年37岁的内科医生斯桂闽,在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已有15年,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医术也少有长进。现在情况变了。医院与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人才培养和培训帮扶机制,定期为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斯桂闽每个月至少有3个周末都要到医院参加培训。
“目前,医院为我们提供专业培训65人次,受训人员占卫生院医护人员总人数的2/3。”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许钢红高兴地说:医院在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分院,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
本文编辑:许琳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