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东中师者我校2位教师论著荣获东阳市人
TUhjnbcbe - 2021/4/13 17:26:00

近日,东阳市人民*府办公室印发了东阳市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两位老师榜上有名。其中,吴巧阳老师的论著《有情语文》荣获一等奖,陈益林老师的论著《高中生论述文写作十大核心能力》荣获三等奖。

学高为师。教育上,两位老师才情兼具、潜心育人;科研方面,他们务实严谨、勤恳耕耘,成果丰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两位名师的风采,感悟其育人、治学之道!

吴巧阳

吴巧阳,中共*员,中文教育硕士,东阳中学语文学科主任,正高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金华市“工程”第六批名师培养人选,金华市教坛新秀第一名,金华市优质课一等奖,东阳市拔尖人才,东阳市首届学科带头人,东阳市十佳最美读书人。多篇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教学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出版专著有《有情语文》《攀高涉远语文行》。

吴巧阳:有情语文,让语文成为终身之爱

从教以来,一个问题久久萦绕心头:作为一门系统了解中国母语之美的学科,为何不受当下部分学生的待见?毕竟,每个中国人从牙牙学语起,生活中的语文就无处不在,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青少年与语文之间的疏离?

对这些问题的好奇,让我开始探究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无意中走进了“有情语文”的天地。

从文本角度而言,语文肯定比不上小说来得精彩;从表现形式而言,语文对影视剧等综合艺术难以望其项背。但这绝不能成为让他们疏远语文的理由。

任何基于爱的情感,都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较之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它们充其量只是汉语言文字的“切片”。但是,一旦透视了这些“切片”的精微之美,也就拥了有进入中国文学堂奥的秘钥,以精微致广大。

老祖宗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老师要善于做个有情的摆渡人,用自己的满腔情感,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情感教学,实现语文学科的“法施”。

是的,语文老师首先是普世意义上的“经师”,授予学生语文知识;但还应该是“人师”,用语文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更应该是“法师”,让学生掌握正确应对社会发展、生活变迁的法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迷茫、不颓废,不随波逐流,而是自由而有主见。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境界高度,语文教学才会摆脱机械式、教条式,回归活泼的人性之美。

有了这样的心念,课堂就成了我的舞台,教学设计就是剧本创作,情境设置就是舞美设计,课堂掌控就是导演艺术,而学生,究竟是演员还是观众呢?一个开放的、交融的舞台,只有让人人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换位体验,产生互动,才会让剧情更加生动,才能让情感更加饱满,才能让这一切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坚信,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深藏着对语文的爱,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错综复杂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淡漠甚至迷失了这种本能,造成了“情感迷走”。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唤醒他们对语文的本能喜爱,疏通他们对语文的“迷走神经”。

“课不惊人誓不休。”我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取各种量化指标,探寻教师对课堂掌控的行为途径,总结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但更多的时候,我是“跟着感觉走”,用自己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架设起学生与语文学科的沟通心桥,用在外人看来极为感性甚至是“任性”的方式,邀请学生走进我的语文课堂,在各种各样的体验中建立起他们与语文的情感。我相信,仓颉造字,天雨粟,*神哭,这不仅仅是仓颉的伟大文化创举让*神惧怕,还因为每个汉字都孕育着惊心动魄的情感力量,能够惊天地泣*神。只要我们让自己的心灵变成“天眼”,就能捕捉到深藏于语文中的情感脉冲,建立起直通语文奥秘的独特通道。

本质上,我疏于对理论的探析,因为教育系毕业的我更愿意用激情的语言、真诚的絮叨,消弭学生对语文的疏远与排斥,重建他们对语文的信心与热情。

在世间行走,你我都是有情人!而你热爱语文的样子,就是我渴望的幸福模样!

陈益林

陈益林,东阳中学惕吾文学院执行院长、金华市拔尖人才、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第8届新语文尖峰论坛“中国好讲师”一等奖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评委,《中学生天地?语文课》杂志特约编委。多篇论文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名师教案集》《研究性学习个案选》等书。出版有《雅典娜与缪斯的二重奏》《堂奥》《风向不定》《高中生论述文写作十大核心能力》《攀高涉远语文行》等诗文集、专著。

陈益林:高中生论述文写作十大核心能力,给学生以写作启迪

该书属“陈益林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书系之三”,系陈益林及其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合编专著。该书在“语文核心素养”启发引领下,梳理出高中生论述文写作的十大核心能力,全书眉目清晰、简便实用,全书十个章节分别用以下列“金句”形式统领概括,一语中的,直击人心:

第一章:审题力——洞察作文材料内核的火眼金晴

第二章:立意力——统帅三*,决胜千里

第三章:拟题力——秋水明眸,一见倾心

第四章:点题力——明明白白我的心

第五章:选材力——烹制作文盛宴的重要厨艺第六章:架构力——谋定而动的必备攻略

第七章:表达力——用最漂亮的车马送出新嫁娘

第八章:思辨力——论述文中的强劲钙质

第九章:关怀力——彰显高贵灵*的冬日暖阳

第十章:打磨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每一章节中,分“概念阐释””“误点诊治”“正面案例”“升格作文”四大板块,尤其是作文“误点诊治”特色板块的设置,对症把脉,条分缕析,相信会给学生较大的写作启迪。

陈益林老师谈科研

甘于读书,善于积累,乐于反思,勤于动笔,这是成为教学名师的必由之路。

读书,首先要多读专业报刊、专业论著,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做一个“杂食动物”,因为语文这门功课,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都会有所涉及;所以语文教师读的书要更可能读得多一些,杂一些,努力拓宽知识面,夯实文化底蕴。多积累教改新信息,多积累名家教育思想,多积累名家教学技法,以之观照现实教学状况,再加努力反思研究,容易出教科研成果。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对于教育工作者,我们说:反思,是向上的车轮。一个勤于反思的教师,他的胸口永远涌动鲜活的思想。

有了反思心得,有了经验思想,就要及时动笔转化为案例、论文、课题、专著等科研成果。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雨果说:“开步走吧,只要走,迟早会发生力的。”写得勤,写得多,笔头利索了,科研也就不是难事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逐渐深入人心。东阳中学以“决胜课堂、决胜作业、决胜教研”为抓手,聚焦精准教学,同时以真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前有教研,考后有分析,对教学情况进行交流,确立目标,提出计划,并形成文字材料,参加论文评比和课题申报,这只是“决胜教研”的一个缩影。在年东阳市课题申报中,东阳中学有10个课题参与申报并获批,其数量为我校近十年来之最。同时,东阳中学创新性成立智慧教育十大课题组,优质资源建设小组,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应用小组,通过季度晒拼创活动,激发工作活力,全校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教研之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中师者我校2位教师论著荣获东阳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