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可以止渴吗
望梅止渴,说的是魏武帝曹操的故事,说大*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曹操传令说:“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们听后,条件反射,口水都流出来了。 一般人听到这里都会想,曹操这不是忽悠人吗!前面哪里有什么梅林。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世说新语》中这段故事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乘此得及前源。”也就是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最终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上一期专栏写的是《干旱的行情》,说的是市场缺水,话音刚落,就来了两位让大家望梅止渴的主,一个是中国的央行行长,一个是美国的央行行长。 就在8月21日,央行出人意料创天量地开展了总共2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后,本来预期月内会有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动作的人都失望了;但是,紧接着2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又在一个公开场合回应“近期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工具,准备金和利率工具使用会否减少”的问题时表示,“任何货币工具的使用都不排除。”这一下子又燃起了市场对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热情。 周行长是告诉大家,“梅林还在前面呢!”实际上,你好好想想,“任何货币工具的使用都不排除”,这不是标准答案吗。一个央行行长会告诉你,有的工具他决不用吗?或者直接这样回应问题,说准备金和利率工具使用会减少?当然不会。 事实是央行在23日又操作了1450亿的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大家又再说降准无望了。 除了中国的央行在让人望梅止渴,美国的美联储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美国的梅子是QE3,而这片QE3的梅林已经被无数次张望过了,一直都在前方,从来难以接近。 8月22日公布的一份7月31日至8月1日召开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纪要表明,联储的很多货币*策制定者认为,除非短期内美国缓慢的经济复苏出现大幅提振,否则有必要推出新的宽松货币*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市场后来如此兴奋的原因,是美联储这一次的措辞和上一次的措辞相比变动了一个词,支持QE3的“一些”委员变成了“很多”委员。一下子,QE3望梅止渴的含义就被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反应是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异动,好像QE3马上就会实施一样。 为什么会有望梅止渴的效果,还是因为听话听音的人真的很饥渴。资本市场就不用说了,上证指数一直在2100点上下走悬崖;房地产也不用说了,尽管上半年楼市销售喜人,但楼市调控的*策一点也不松口,也只有期待货币*策的放水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些实质性的利好了;望梅止渴的人还有各个地方*府,他们雄心壮志地为了稳增长、保就业,一个接着一个地拿出来地方版的救市计划,他们也缺钱。 在湖南长沙提出8000多亿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计划后,重庆市*府20日发布了工业领域三年振兴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累计投入1.5万亿,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庆之后是天津,天津市日前初步确定今后4年投入1.5万亿重点建设10条产业链。 投资、投资,可投资不能是空中楼阁,万亿万亿的资金要从哪里来?仅仅依靠望梅止渴可以吗?其实,认真分析这些地方版的救市计划,你就会发现,这些投资数量上的堆积只具象征意义。第一,这不是一年就要投下去的钱,第二,所有的项目最后不一定都会实施,即使实施也不保证不会缩水实施,第三,真的是很多项目可能根本就没有资金来实施。 资金不够,就得过滤,就得精挑细选一些靠得住的项目,这个过程需要商业银行的参与。2012年的地方版“多少万亿”救市,和2009年的“四万亿”救市有什么不同?不同就不同在货币部门的态度上,不仅央行要谨慎得多,更多考虑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和楼市泡沫席卷重来的可能,各个商业银行在放贷上也要谨慎得多。 商业银行不再是一把一把地把钱撒出去,而是本身钱就不多,还得对项目精挑细选,强化了商业银行本来就该有的风险管控意识。要知道,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当然有稳增长的责任,但是,他们首先还要对股东负责。 投资当然没有问题,在出口失速和消费不振的时候,增加投资就是保护就业,保饭碗,但是,经过了2009年的大投资之后,现在需要的是有品质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止渴倒也不是一件什么糟糕的事。(作者为本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