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佛教的原始经典—中华励志
佛教原始经典是指「原始佛教」时期所集成的经典,换句话说,就是佛灭后到部派对立前那一段时期所集成的圣典--主要是「经」(修多罗Sutra)和「律」(毘奈耶Vinaya)两部份。佛陀在生的时候,组成经(修多罗)的部份--四阿含Agama或南传的五尼柯耶Nikaya虽部份有定形文句,但仍在传诵中,并未集成,而律部仅有「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的主要部份,并未算完整。
传说中的原始佛典是在佛灭后首个结夏安居的雨季在王舍城Rajagrha举行,史称「第一结集」或「五百结集」,结集完成,而各主要部派均以「根本」自称,以「佛法根本」自居作标榜,例如「根本大众部」,「根本上座部」,「根本说一切有部」:以所传经律为「第一结集」所集成的。但各部派所传的经律,无论部类,组织和内容均互有分别,可见各部派对所传承的经律都有改编或取舍,以配合其部派发展之主旨。而事实上,汉译「增一阿含经」与巴利文「增支部」均有述及文荼王(佛灭后四十余年间在位的国王)王后去世的事。而经文内明确说出「如来涅盘以后」佛弟子所说而被编入阿含经的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传说归传说」,事实上现在的经律绝非「第一结集」所集成的。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
分教是教法分类,并没有具体典籍。从这点来看,九部经或十二部经这两项称号应予摒弃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印顺法师将九分教或十二分教的成立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一.首成立五支中的「修多罗」及「祇夜」列为首个阶段;二.首成立五支中的「记说」、「伽陀」及「自说」列为第二阶段;三.次成立的四支「本事」、「本生」、「方广」及「未曾有法」列为第三阶段;四.增为十二分教的三支「因缘」、「譬喻」、「论议」列为第四阶段。
由于各分教是随着圣典在次第集成中而渐渐形成的,所以名目和内容都随着圣典内容扩展而变化。最令人困扰的相信是从一个分教分裂出来的另一个新的分教,许多时因为界线难于划得清晰而引起混肴。例如,从「修多罗」(原始结集的通称)分出偈颂部份为「祇夜」,通俗而易于传颂的偈颂(初期也称祇夜),也因为本身的特别性能而自立门户为「伽陀」及「优陀那」,而与祇夜分道扬标。由于各部派对新成立的分教的名目和内容未能在一时认同,而各部派又按其本身宗旨独立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分教的混肴是在所难免的。十二分教的前五支的分类是按形式(散文和偈颂)而成立,次成立的四支,除形式外更注入「内容」的因素,末三支是按实际情况需要而成立的。这种情况臆断如下:修多罗本来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