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大半年,电影院终于上映了一部商业大片《八佰》,片子刚一点映,很多人就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小投觉得这部片子看下来,还是挺让人热血澎湃的,上映5天就斩获10亿的票房,也足以证明其实力。
但对商业嗅觉敏锐的我来说,看完电影如果只留下一句“还不错”那未免也太不专业了,能够引发现象级讨论电影的《八佰》,咱肯定不能只看个热闹不是?
所以今天,咱就来聊一聊《八佰》爆火背后的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到底怎么样?
下面,将会围绕华谊兄弟历史表现、财务表现,带大家了解一步步了解它到底值不值得投资?该如何投资?
一、八佰要卖多少,华谊才能回本?
不了解电影行业的人,总会对这个特殊行业带有一层柔光滤镜,觉得这个行业就站在钱边上,非常有钱,随便哪个明星,都能获得上亿的片酬。
如果抛开大众对它的滤镜来看,电影行业并没有大家印象中那么赚钱,以这次的《八佰》为例,华谊兄弟的成本大约是5.5亿,扣除影院分成、演员片酬、拍摄成本等一系列费用,票房差不多要到15亿元左右,公司才能收回成本。
当然,以《八佰》现在的势头来看,突破15亿票房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似乎华谊马上就能大赚一笔了。
但这仅仅只是《八佰》能回本,实际上,华谊在近些年票房惨败的电影不计其数,实景娱乐砸了大笔金钱,却没有掀起一丝水花,公司、两年已经亏了46个亿。
处境艰难的王中军,不得已之下甚至选择卖画,来保证华谊的现金流。
如果华谊今年还不能实现盈利的话,就会被深交所在名字前面打一个大大的“ST”,《八佰》的上映,可以说是将站在悬崖边上的华谊,狠狠地拽了回来。
一部电影的影响力终归是有限的,当《八佰》下映之后,华谊所面临的危机仍然没有解决,它按原先模式生产的电影,观众似乎不买账了。
仔细回想一下,如果不是《八佰》,你能想起来的华谊电影,是哪一年上映的呢?
与此同时,其他电影行业的竞争者,则表现出了非常强劲的战斗力。年初北京文化的《流浪地球》,横扫46亿票房,同年暑期,光线传媒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一举斩获49亿的票房神话。
那为什么曾经的影视股一哥,沦落到这步田地呢?
二、好赌的华谊,值不值得我们赌一把?
为什么说华谊好赌呢?事情还要从年说起,当时华谊的电影轮番扑街,票房表现均不理想。
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保证电影的票房,名导+明星演员的组合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于是华谊兄弟便想着先与当红明星绑定起来,为此不惜斥巨资收购这些除了明星外,没有任何资产的空壳公司。
其中最知名的两起当数东阳浩瀚与东阳美拉。
年,《奔跑吧兄弟》这档综艺如日中天,郑凯、李晨、Angelababy(杨颖)、冯绍峰等明星联合成立了东阳浩瀚影视娱乐公司。
对于这家成立没几天的公司,华谊斥资7.56亿收购了它70%的股权,然后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
同年,华谊又斥资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70%的股份,当时大导演冯小刚手下这家公司也是刚刚成立,账面还亏着多万,同样也和华谊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
总之,大小规模收购+各类对赌协议充斥着华谊的,截至年底,华谊账面上的商誉为35.7亿元。
只可惜华谊下重注绑定的明星,最终没有给它带来理想的收益,所签订的对赌协议均以华谊兄弟失败而告终,东阳美拉累计赔偿华谊兄弟万,东阳浩瀚赔偿“近”万给华谊兄弟。
当年助力华谊崛起的名人策略,在年时给华谊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有隐患的华谊值得投资吗?
答案是,也许值得,但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下图是华谊兄弟股价走势图,你们猜一下,华谊兄弟的股票是什么时候涨起来的?
答案是7月1日,而《八佰》是什么时候上映的呢?
答案是8月14日点映,8月21日上映。
从7月1日到8月14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华谊的股价涨了72.6%。
而就在电影票房达到10亿的当天,华谊的股价下跌了2.5%,什么原因呢?
有没有可能是那些7月份入场布局的人,正在有序撤出呢?
早在《八佰》上映之前,就有人布局买入这家公司,当我们看到电影上映时,公司的股价早已涨到了高位。
等我们后知后觉发现这部影片可能爆火时,很有可能就站在了接盘的边缘。
以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电影行业水相对比较深。除非你是业内人士,能够提前布局,又或者能够预见这家公司的长期兴衰,如果你不具备这两点,那不如一起看电影吃瓜。
好了,今天的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