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古至今永远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韩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不,又有一批莘莘学子这几天就要正式踏上新的战场,迈向新的征途——考研了。
考研的重要性与艰辛程度虽不及高考那种“万马千军桥坎过,展翅鲲鹏傲云霄”这般夸张,但它对于每一位考生的人生依旧是影响深远的。那么,古代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宋濂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学者,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年老时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可谓是一代佳作,其对于学习的态度、对于自身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后生的劝勉之意都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视之为榜样。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但是家里贫穷,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怎么办呢?只能向邻居、向长辈借阅,但是借了是要还的呀,于是他便亲自“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哪怕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哪怕手指都冻得僵硬也丝毫不停止摘抄。因其遵守信用,按时还书,久而久之,人们都很乐意把书籍借给他,他也因此可以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所以前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之说,后有宋濂冷天抄书之道。
等到长大后,宋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但老师身份地位较为显贵,宋濂在向老师问问题的时候都是“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这又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面对老师的态度,我们作为学生,是要积极地向老师虚心请教,好生对待的,这才是尊师重道,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但是,你们以为宋濂的学习之途遇到的困难就仅此而已了吗?他后来跟随老师学习一直都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而居住和饮食的都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在这么严寒的冬季,冒着风霜雨雪在深山里行进数十公里去求学,而且回来后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享用,没有舒适的地方供自己休息。
想想现在的我们,在物质条件如此富足的今天,交通工具发达,保暖的衣物丰富,还有很多营养美味的食物,而我们只用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学习,这般条件,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再来看看当时与宋濂一起居住的都是些什么人?“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反观他自己呢?“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能在一群身份显贵、相互攀比的人当中依旧保持自己的定力,丝毫不被外界所影响,正是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啊!如此矢志不渝的决心,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宋濂在全文中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宋濂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是的,学习这一条道路确实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月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如果世上有奇迹,那它的另一个名字一定是努力!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七彩缤纷精彩纷呈。所有的小伙伴们,无论你现在正处于哪个阶段,无论你是将要高考、考研还是工作。都请坚信一点: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越有收获。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