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读本丨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梗
TUhjnbcbe - 2024/10/25 17:24:00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陪伴了几代国人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忽然成为人们
  一夜醒来,无数人在传诵一篇多年前的文言文—新学期伊始,很多学校将《送东阳马生序》作为开学第一课。初中生们有没有被勉励到不是很确定,但众多人到中年的“老初中生们”被切中心扉。大量“破防”的网友称:“少时嗜玩,读至此篇只觉得晦涩难懂,工作多年后重读,恍如醍醐灌顶,然而人无再少年!”“初读是文章,再阅已是人生”。新流行的旧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在朋友圈是新选手,实际上是语文教材的老员工。这篇文章早在年就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几十年来一直在教材中安营扎寨,目前是八年级(人教)或九年级(部编)的语文必读课目。由于自入选后从未离开过课本,绝大部分人都学过这篇文章。但恐怕并没有多少人对它还留有深刻印象,毕竟大多数人当年都听着语文老师的逐字翻译昏昏欲睡。这里的“序”,是一种赠序。赠序是古代一种流行的文体,始于唐初,多为临别赠言,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处士序》,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著名的《滕王阁序》,也是一篇赠序,其全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里的名篇,全文连标点共字。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真实回忆了少时求学之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小时候就热爱学习,家里穷没法买很多书,就常常到藏书之家去借阅,抄完后再按日期归还。天实在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仍不放松抄写。长大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曾赶赴到百里之外向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房间,我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训斥,但更为恭敬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为了寻师拜访,背着书箱拖着布鞋,行走在深山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住在旅馆,每天只能吃两顿简陋的饭。同学们都穿着锦绣衣服,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但我并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回顾完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后,接着说如今太学生们没有冻饿的忧虑、无须辛苦地奔走,有很多博学的老师可以请教,有大量书籍可以阅读,应该珍惜优越的条件与良好的环境,要加倍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就。总体来看,《送东阳马生序》是先学对后辈的殷切勉励,是长者对青年的谆谆教诲,虽然是劝学的老生常谈,但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语重心长、令人感动。作者是另一个“太史公”《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明初金华浦江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被学者称为“太史公”。宋濂是寒门学子“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入仕后担任太子经师,纂修《元史》,后官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时年72岁。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与我们熟悉的李白、苏轼等大文学家一样,宋濂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建树,但在文学史上却取得承前启后的重要成就。宋濂早期文章继承了唐宋八家的古文传统,所写社会生活广泛,文字较为简朴。做官后需要歌颂“圣朝贤君”、点缀升平,文风也转向“雍容典雅”,开一代宫廷“台阁体”之先。在宋濂活着的时候,文名就远播国外。史载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出“百金”高价收购宋濂文集。《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最出名的文章。尽管写于显达之后,但是文章风格并不属于“雍容典雅”一类,内容也非歌功颂德,而是带着对后辈优越学习条件的感慨,下笔写了一封满怀真情切意的回信。前辈写给年轻后学的劝勉文章并不少,像诸葛亮《诫外甥书》、彭端淑《为学》,以及同样以序为题的韩愈《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牛堪序》(韩愈实在喜欢写赠序)等等。这些文章更多是讲“志当存高远”等一般化的抽象大道理,只有《送东阳马生序》细节真实生动、最为感人。时隔三十年的共鸣这篇陪伴了几代中学生的课文,最近突然引发无数网友的共鸣。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感慨:“终于读懂了《送东阳马生序》”。有网友说:直到多年被社会毒打以后,才读懂初中所学的《送东阳马生序》,教育的滞后性,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常常都觉得我们在学生时代课本里面学过的那些文章,有的很平常,有的生涩难懂,现在读起来确实思绪万千。也许多年后的一个瞬间你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像是初中时的自己开了一枪,子弹飞了好些年,然后不偏不倚正好命中现在的自己。大家被这篇文章感动,不仅仅是时隔多年后终于明白当年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看懂的道理,更因为它所描绘的奋斗精神和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十多岁的少年,往往是以学习为任务,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能做到沉下心来与前辈促膝长谈,不能理解那些文字的真正意义。有人曾说过: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会遭遇那些老师和父母已经提醒过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在一次次的教训过后,才会对那些道理有切身的体悟。就好像网友们在离开课堂二三十年以后,才忽然看懂了《送东阳马生序》,遗憾当初没有真正发奋努力学习,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拥有想拥有的人生。“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送东阳马生序》的刷屏,也带动了网友们重新发现当年的课文,并感叹“原来语文书中,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大家再读《项脊轩志》,理解了其中母亲以指叩门询问“儿寒乎?欲食乎?”的母子深情。再读《滕王阁序》,被“勃,三尺微命”寥寥数字中透露的悲凉叹息而打动。也有人由《在烈日和暴雨下》去读了《骆驼祥子》,明白了一个人在与命运抗争时是多么无奈又渺小。那些曾经为之苦恼的课文,蕴藏着无数能与人产生深深共鸣的情感,那么多字句,都是被掩盖的宝藏,“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都拥有真正的深意,可惜当时我们只顾得去背诵标准答案。所以也有网友说,这并不是教育的滞后,相反是教育的前瞻,正如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需要攒够阅历才懂得,原来命运的剧本,早已写在了学过的课文里。年轻时读过的文章,也许当时觉得枯燥无味,在遥远的将来,终会被生命中某一节点所触动,如梦初醒般理解其意义并回想起初识的模样。如果今天才读懂《送东阳马生序》,说明现在到了该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与其为读书时的错过而遗憾,不如去补上当年的语文课,认真重读每一篇课文,也许会发现另一个《送东阳马生序》在静静等待。记者:李雪萌编辑:张钰校对:孔群芳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本丨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