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这座不大的古石拱桥,不远处便是江南木雕陈列馆。此处原是乌镇徐氏宅第,又名百花厅,徐家是乌镇的大户,人称“徐半镇”,整个乌镇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是属于徐家的。走进木雕馆,迎面而来的,是嵌在屏风上的两位木雕门神“闻太师”和“真君子”。木雕的材质是桃木。桃木辟邪,源于后羿的传说,古书记载,后羿是被桃木棒击杀,死后被封为宗布神,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所以鬼会害怕桃木。
绕过屏风,是一对古朴而不失精美的龙凤呈祥柱。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龙是征服自然的人格化的神;至于凤则是一直与女性美、爱情的忠贞是分不开的,凤的形象美丽无比。这对呈祥柱是用椴木雕刻而成,雕工细腻,形象生动,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三种雕法,属于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放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只有大户人家才有,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走过天井,到处是精美的花纹,墙上嵌着一幅幅旧时主人留下的墨宝,有书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也有主人摹写19世纪著名书法家赵之谦的墨宝,最令人称奇的是主人临摹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小鸟竟有几分神似。天井屋檐下的牛腿上,刻的主题是明暗八仙,明八仙是八位神仙,暗八仙则是他们使用的法器,牛腿雕刻的栩栩如生。四周的门窗上,雕的是松鼠与葡萄,寓意着“送子”。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门楣窗棂上的木雕精美,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
跨过一进院子又是三间厅堂,厅中最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威武的狮子,下端是一女孩。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是一高大的大象。这柱子显然不属于江南木雕,是属于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据说,可能来自于徐州一带,据载,在古代中国,常有民族大迁徙,明末时,有一少数民族从南方往北迁徙过程中,保留了古老的民族传统风俗,并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两根柱子便是该族原始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
仰过头,看到的是天花板,是雕刻好以后贴粘上去的,当中的牡丹花是中国古代国花,代表了富贵,两边还雕刻了凤,凤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贵。两边的橱窗里,展出的是由沈墨宁先生个人,收藏的清朝初与清朝末之间的木雕作品。
正室偏屋内,陈列了不少具有江南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古代木雕精品构件,其中,迎门放置一道郭子仪祝寿骑门雕花大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长四米,用整块樟木精雕而成。郭子仪是唐玄宗时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大唐因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被唐代宗封为汾阳郡王,被德宗尊为“尚父”。有7个儿子8个女儿,以85岁高龄离开人世,可谓是福禄寿三全之人,上面雕刻了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环,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醉打金枝的郭暧就在其中。是郭子仪拜寿时的全家福。人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据说,曾有客商出资数十万而欲购而不得,可堪镇馆之宝。
掮梁的后面是龙门骨架,是由一立柱与多块牛腿、雀替、梁垫、矮门组合成的。是古建筑的各种构件。陈列的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雄狮戏球,母狮喂子,栩栩如生,煞是可爱。在古建筑中,牛腿等一些构件,常常具有实用与观赏两重性,这几件牛腿做工极其细致,造型生动灵活,具有观赏价值。
两根图腾柱之间是弥勒佛雕像。乍一看可能觉得是石雕,但实际上是用一整块银杏木雕刻而成,上面贴有金漆,再覆盖颜料。雕刻的是十二个笑呵呵,大肚子的弥勒。
中国的弥勒像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制作。菩萨形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宫为诸天说法的情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型。如来形弥勒,则是下生凡界在龙华树下成佛后的形象,与如来差别不大。
弥勒佛原型,是五代后梁时宁波的契此和尚,因身着布袋,也称“布袋和尚”。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华人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著名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四周的壁橱中,陈列有大量的木构件,有窗格、格心、条环板、窗栏板、裙板,挂落、护拦等,也是采用了贴金工艺。这些图案出现比较多的,都是古时候的一些戏曲、传说,起到装饰的作用。
两组牛腿的内容是相互对应的,一边是加官进爵,一人手捧官帽,意为加官,一人手捧一个酒器,爵本就是一种青铜酒器,因古人对器物的使用是等级分明的,爵也就成了官位、品级的代表,所以把二者结合便是加官进爵的意思了。古代授“官”是依据能力,封“爵”是根据血缘和功绩,加官进爵泛指提升级别。另一边是指日高升,一人拿着一个瓶子,瓶中插着三根戟,戟头向上指着天,意为平升三级,指日可待。
出来时,我发现徐家的门。跟其他木质结构的门不一样,是石窟门。太平天国起义时,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拥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趁机大量修建住宅,中西合璧的石窟门便应运而生。在乌镇,木料随处可见,但石头却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它需要用船,从其他地方运来并找石匠加工,非常复杂,而这种门,不仅显示了富有程度,还能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
再往前,就是东大街转到观前街了。有座桥叫做“仁寿桥”,也称望佛桥。以前因人立在桥上能看见密印寺头山门的笑弥勒,所以俗名望佛桥。密印寺为乌镇梁朝三大寺之一,现已不存,只能通过《乌青镇志》留下的诸多诗句来意会当年的盛况。
余榴梁钱币馆
观前街上,在一幢古老的民居内,开设着一家特殊的“银行”,它的主人。是有“江南有钱人”之称的余榴梁先生,银行里藏有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人们称其为“万国银行”。
跨入钱币馆大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做工别致的屏风。屏风中央饰制着一个外圆内方的大型古钱币图案,以古雅的风姿提醒人们:您已经进入了一个钱币的世界。
余榴梁先生年出生于乌镇,年随父母去上海定居。年他考入上海江南造船厂技校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了该专业课的老师。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国古钱币的浇铸过程中,了解我国铸造工艺的历史,就从家中觅来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古钱币充作教具,做浇铸试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收藏钱币。他收藏的钱币,上起商周,下迄近代,绵延达30世纪,一共收藏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钱币。其中金属币20多种,纸币多种,花钱1多种,收藏品种为全国之最。
为此,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他收藏的第一枚钱币,是小时候外婆挂在他脖子上,用来辟邪的压胜钱。最宝贵的是“圣宋通宝”当五钱,存世五枚,其余四枚不知所终。进行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时候,他决定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钱币分类分批展出,供广大旅游者观赏。共有四个展馆,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戴河。在这里展出的,是他所收藏的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钱币。
他不仅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钱币研究学家。展板上陈列的一本本书籍和杂志,是他从事钱币文化研究的结晶。数十年来,他独自或跟别人合作已编著出版了《中国花钱》、《钱币学纲要》、《世界流通铸币》、《钱币投资技巧》等专著十多本,共多万字。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钱币馆第二部分,陈列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钱币。钱币虽小,可它对外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图案设计体现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政治、文化和风情。比如,中国钱币上就设计有天安门、稻穗和齿轮组成的国徽。外国也同样,加拿大钱币上的枫叶、新加坡钱币上的鱼尾狮、俄罗斯钱币上的双头鹰,分别代表着这些国家的国徽图案。在参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钱币时,人们可以看到,有些钱币上铸有中国的汉字。如日本钱币上铸有“熙宁元宝”、“宽永通宝”,越南钱币上铸有“太平兴宝”、“景统通宝”等字样。据说,这些外国古钱币,是这些国家当时仿照中国唐宋时期的钱币铸造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钱币文化对邻国的影响多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