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康熙乾隆做皇帝超60年因为啥古建与木雕
TUhjnbcbe - 2024/10/18 18:28:00

从秦始皇到乾隆:古代木雕建筑风水史话

文/石禄生

序言

笔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将古建筑纳入本人的收藏范围,迄今已收藏几十栋风格各异的古建,其中以徽派建筑、客家古建居多。

中国古建的魅力,最吸引我的,是建筑构件或配件与木雕艺术合二为一的形式,它超越了建筑构件单一的力学承载功能,附加了历史文化、古代美术的价值;同时,大部分木雕构件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和仓储,每一个建筑木雕构件,我都视之为独立的艺术品。

在今后的古建与木雕主题文章中,笔者将断续推出木雕作品解构文字,争取让更多的人,喜欢、赏识中国古建与木雕的魅力。

1

年2月,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登上了大清皇帝位,取年号乾隆。新政伊始,有很多大事等着乾隆去处理,但他最上心的,是紫禁城的修缮事宜。

《如懿传》乾隆登基剧照

遥想五十多年前,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启动了紫禁城的修复与重建,历时十二年完成。之后,康熙的皇位顺顺利利、风风光光地又延续了近三十年。康熙前后在位六十一年,一直很顺利,皇位从没受到过威胁。乾隆认为,这跟紫禁城的风水有关,尤其是爷爷当年大兴土木重修紫禁城,给他老人家带去了鸿运。

乾隆又想,朕的父皇雍正帝,从不屑于打理紫禁城,结果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七岁,在位十三年。这又是何故?

以上心理暗示,乾隆强烈地感受到了,他无法置之不理。因此修缮紫禁城的念头,在他即位的第一天,就在心里冒出来了。

于是他很快着手安排紫禁城大修事宜,并先后从浙江东阳征召了四百多名木雕师傅进京,投入养心殿及周边建筑的修缮第一线。

乾隆修缮紫禁城,为什么要从浙江东阳调集木雕师傅,而且一征召就是四百多名?

原来,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均以木结构为主,结构性的设计与施工本身,跟木雕装饰相比,难度并不算太大;难就难在,中式木质古建的装饰,以繁花似锦的木雕为主要元素,工程量如海水般不可斗量。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几乎每一个建筑构件或配件,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均要刻以纹饰图案;整栋建筑(尤其是皇家宫廷楼宇)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精心雕刻的纹饰图案,几乎见不到一块空白的素木。

木雕装饰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灵魂所在!但在视觉惊艳的背后,是无数木雕工匠海量的劳动与创作。建筑木雕,就是匠人的汗水与艺术智慧的结晶。

进一步遥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初,他就开始盘算建造前无古人的超大规模宫殿群——阿房宫。

秦始皇之所以有这个鸿篇巨制的建筑念想,全然得益于春秋时期以鲁班为代表的中国古巨匠们,已经研究出了超规模(宫殿群)、超豪华(木雕全饰)木结构建筑的建造办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木建及木雕技术遗产。

正因为阿房宫的建造计划是超规模、超豪华的,秦始皇深知实施起来殊为不易,因此他调集天下能工巧匠,酝酿、筹备了数年,直到前年才开始动工。

秦始皇筹建阿房宫,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木雕建筑技术的一次伟大实践,正因为有了这次尝试,古代木雕建筑技艺得到了系统性的演练和传承,并使之成为具有民族或家国象征意义的技术和艺术。

可惜的是,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百废待兴,政治和军事的根基并不牢固,尤其是它所处的时代本身还属于战争频发的先秦末期,因此后来的军事动荡使阿房宫的建设功亏一篑。

但即便如此,秦始皇建设阿房宫的凌云壮志,对于中华木雕建筑文化的传承影响,无疑是划时代的。

设想一下,假如秦朝处于一个政治稳定、天下归心的和平安定年代,那么阿房宫必将成为历史上中华木雕建筑文化的最响亮名片,其伟大历史意义不亚于长城。

时空流转,一眼千年,历史将中国宫廷木雕建筑的民族意象,押注在了故宫之上。虽然前有先秦咸阳宫、西汉未央宫、唐朝大明宫,但从大历史的民族文化心理上,故宫才是现象级的。正因为建于明代的故宫具有强大的历史辐射力,荟萃了中国木雕建筑的全部精华,以致清代顺治、康熙、乾隆等帝王,宁愿大修故宫也不打算建造新的宫殿,因为这不但关乎风水,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2

明成祖朱棣自登基初始,就开始谋划建故宫了,经过数年筹备,于永乐四年()动工,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完工。整整十四年的建造期,大部分的建造时间主要消耗在建筑木雕装饰这一环。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有心人士或有疑惑:不是说中国古建的结构性设计和施工,跟木雕装饰相比,难度并不算太大吗?为什么不先一鼓作气把建筑的结构主体建造起来,再请木雕匠人慢慢雕刻纹饰(装修),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主体建设的工期了。

要解释这个疑问,先得对建筑木雕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或认识。从技法、类型来看,木雕分为圆雕、浮雕、镂雕、透雕、根雕等多种形式,很多木雕作品都是经多种技法并用创作而成的。木雕理论在此无须阐述太多,仅举例一二,就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木质古建的建造,不能先立结构主体,再行木雕装饰。譬如,圆雕作品是立体的,在创作过程中,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都要动刀;又如,透雕和镂雕,都涉及在木雕主体中间或背面镂空的技法,动刀方位不限于正面。因此,以大大小小无数个建筑构件和配件为单元的建筑木雕装饰,绝大部分都不能等建筑主体拼接、建造成型之后,再行动刀创作,而是只能在建筑主体拼接之前完成雕刻创作。也就是说,建筑木雕装饰创作,一般先于建筑主体搭建,至少两者也应该同步进行。如此一来,从无到有的古建筑建造,尤其是宫殿群建造,至始至终都是人山人海的。这跟现代混凝土房屋先建主体、再行装修的概念,不是一回事。

以本人捐建的清代木雕古建筑为例(现落地于福建武平县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它采取了精密的榫卯结构,由几百个建筑构件、配件拼接而成,而每一个构配件几乎都是一幅独立的木雕,清代初建该房屋时,每一件木雕创作均在房屋搭建之前完成。

清代木雕古建筑——树德堂

那么,明成祖朱棣耗费大把心血筹建故宫,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最直观的动机,当然是迁都的需要,朱棣将明朝帝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有利于控制和治理大明全局江山;而迁都北平,必然兴建新的宫廷建筑。此外朱棣还有一个很强烈的风水考量。他坚信,作为一代皇帝,建立一个全新的、集木雕艺术大成的宫殿建筑群,将是他帝王生涯中最为荣光的大事,这件事本身就是他人生当中的风水修为;而好的风水惠及生前与身后。因此,全力建设故宫,成为朱棣心目中首当其冲的战略大事。事实证明,明成祖朱棣的战略思考极具划时代的高度和价值,作为一个守江山的皇帝,他做成了当年秦始皇没有做到的事,完成了故宫建设,从而构筑了一个千秋万代的中国木雕建筑群文化奇观。千百年后,谁还记得朱棣为大明江山做过什么名留青史的军事或政治决策?但世人一定会牢牢记得,故宫,这一人类建筑史上的壮举、中国木雕建筑的最完美杰作、中国帝王文化的象征,是朱棣建成的,这是他身为皇帝的至高成就。

3

盖房子、建造实体建筑,无论在民间,还是帝王之家,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风水大事,这件事本身就是风水,这种心理坚韧不拔。

君不见,历史上无论是读书人、官员、商人,还是寻常百姓家,一旦手中有了积蓄,第一件事要考虑的就是盖大房子,而且是要带木雕的那种,富丽堂皇,代表人生的成就与圆满。

山西乔家大院

至于为政一方的官员,不为地方留下一点文化建筑资产,难免有缺憾,这种执政心理在明清时期尤为突出。

譬如,清代派驻台湾的主官,无不是内地籍的,他们在台湾任期内,最看重的执政目标之一,就是多多建设文化建筑,且以木雕建筑为主。亦因如此,今天人们看到的台湾历史文化名胜,才会如此丰富。

中国人不但在宏观上重视“盖房子”这件事的风水寓意,而且在微观上也极其考究建筑物的风水设计。换句话说,在盖房子过程中,要从方方面面衡量风水的作用。

而中国古建的风水,除了方位风水、结构风水的考究以外,主要就寄托在木雕装饰的寓意上。

因为建筑方位、建筑结构的可变性不多,而中国人的风水思想又十分复杂,唯有可变性多、数量庞杂的木雕修饰,才能有效弥补房屋主人无所不在的风水“漏洞”,并寄托各种心理愿望。譬如,中国古代建筑通常在显眼位置配以龙纹或龙形木雕,因为在中国古代五行文化中,龙代表水,水是克火的,因此龙纹木雕装饰暗含建筑防火的风水思想。树德堂木雕——苍龙教子又如,中国人重视为老人祝寿,因此古代大户人家的房屋建筑,通常也会配以祝寿主题的木雕装饰,这是一种独立于五行风水之外的文化风水思想,寓意家中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树德堂木雕——福如东海

回到前文开篇,乾隆登基后迅速安排故宫大修一事。乾隆之所以重视宫殿修缮,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熙乾隆做皇帝超60年因为啥古建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