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期间嘛,大家都需要放松休息一下,小编也本着休息的原则,给大家继续奉上花木文化原创文章,当你对花木有了感悟,有了寄托,园林也才真正有了生命,有人说搞园林的人总会长寿,是因为花木是有感情的。您觉得呢?
一夜醒来,懒懒地向窗外望去,竟看到零落满地的海棠花瓣。本来无风的天气,却仍见粉白色的花瓣还在无声无息地飘着,缓慢而轻柔,偶尔亦会洒落在行人的头上或肩上,却也是静悄悄的。
海棠花的飘零向来如此,一夜之间便是满地落英,树上几乎见不到一朵残留,不像其它种类那么依依不舍而固执地悬挂枝头,最后被季节的风无情地吹落。海棠花于春季里轰轰烈烈地一齐开放,望着她那一树树繁花,我有时都觉得简直是一种奢华了。就花开的整体效果而言,能与海棠相媲美的只有樱花,但樱花凋落时过于凄美,似有些张扬。海棠则不是那般惊天动地的样子,一夜之间谢尽满树繁花,她就像静静地睡着了。
我向来是喜欢海棠的,她没有牡丹那般雍容富贵、傲视百花,也不像梅花那般清逸自妍、不求识赏,她就像红楼梦中春梦沉酣的史湘云,朴实却不失妩媚,故在中国花卉性情上她是代表着“宽裕温柔”的。
海棠在唐代以前曾经是默默无闻的,被称作“睡花”,故唐以前的诗中吟咏海棠的不多,但有三个故事却是与海棠有关的:、
其一,西晋权臣石崇曾对着海棠感叹曰:“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在石崇看来,花无香味成了海棠的美中不足。
其二,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时贵妃醉酒未醒,被扶掖而至不能再拜。明皇望着酒颜残妆、钗横鬓乱的爱妃,竟然笑曰:“岂妃子醉,海棠春睡未足耶?”。这里,在唐明皇的眼里,醉酒的杨贵妃就是沉睡未醒的海棠花了。
其三,唐代诗人杜甫居蜀中,未有一诗咏海棠,据说是因为母亲名叫海棠的缘故。难怪诗人郑谷在一首《蜀中赏海棠》的诗中抱怨说:“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宋代陈思在他的《海棠谱》序中也提到:“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艳姿艳质,故不在二花之下。自杜陵入蜀,绝吟于此花,世因以此薄之。”
到了大宋,海棠却突发异彩,与牡丹抗衡天下。正如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所说:“其株倏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而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比,盖色之美者唯海棠,视之如浅绛外,英英数点,如深胭脂。此诗家所以难为状也。”
宋朝以后,从皇帝到大臣,从诗家到词人,吟咏海棠之风日盛。宋太宗海棠诗句云:“莫道无情闲笑脸,任从折戴上冠簪;偏宜雨后看颜色,几处金杯为耳斟。”王安石有:“不奈神仙品,何辜造化恩,烟愁思旧梦,雨泣怨新婚……。”李弥逊的虞美人-东山海棠有:“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曾如痴如醉地写到:“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的景象。有的说她:“胭脂色欲滴,紫蜡带何长。”有说她:“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有说她:“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有说她:“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又有说:“海棠花下秋千畔,背人撩鬓道匆匆。”……。
窃以为,真正写出海棠气质的当属宋代诗人陈与义与大诗人苏东坡了。陈与义的《春寒》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苏东坡的《海棠》则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令海棠的风骨和品格亦跃然纸上。
《红楼梦》大观园中众姊妹结海棠诗社,林黛玉的一首《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花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已西风夜已昏。”写得缠绵悲戚,将内心的孤独、愁苦、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才子佳人汇聚的大观园,何人能与之比肩?
众芳摇曳的世界里,海棠代表着一种智慧,一种“绰约”,一种“幽姿”。她是“烟雨旧梦”,她是“倏然出尘”。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