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风味浙江东阳篇儿时记忆家乡味道东
TUhjnbcbe - 2024/10/5 17:16:00

Dongyang

东阳美食

SWEETFOOD

风味浙江

“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喜欢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觉里会留下深深的烙印。故乡的美食,是乡愁的解药。

上卢馄饨,六谷饼,梅干菜……这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已经幻化为在外东阳人乡愁的一部分。铝制饭盒里装满的不仅仅是“博士菜”,更是世代东阳学子勤学苦读的精神图腾。

两院院士11人,大学校长、书记近人,博士、博士后1余名,教授、副教授00余名……“奋斗者套餐”如何造就名副其实的“博世乡”、“教授乡”?让我们一起跟随腾讯·大浙网《风味浙江》的镜头一探究竟。

10:48

早饭:上卢馄饨

问题:锅盖为何这么小?

东阳地处浙中,人口83万,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文化影视名城,“三乡一城”,文教工艺是当地的突出特色。如今的东阳,城市大气,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陈浩归驱车三个多小时,终于回到东阳,第一站是上卢老天馄饨店。上卢有两种美食远近闻名,一是羊肉,二是馄饨。陈浩归的母亲是上卢当地人,一家人是这家店的常客。

在上卢,馄饨曾是流动的美食,商贩们挑着沉重的馄饨架,出没于人群集市,走到哪儿,喊到那儿,煮到哪儿。这家馄饨铺6年前结束漂泊,入户经营。

馄饨哪里都有,上卢馄饨出类拔萃,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食材选取讲究:皮薄馅嫩,选用上好五花肉,精多肥少,软硬适中。肉馅中添入姜末,用以去腥。

烹制与众不同:上卢人煮馄饨,采用农家土灶,松柴片烧火。松柴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把热量迅速逼入肉馅。小杉木锅盖大小奇特,直径只有锅沿的三分之一,浮于水面,局部盖住热量,但不密封锁死,确保馄饨不生不糊,恰到好处。

汤料加油渣:清水沸腾后,馄饨下水,只煮片刻便捞起。汤料含猪油和油渣,香味浓郁。

改革开放前,东阳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吃馄饨属于改善型消费,一年难得吃几碗。据老一辈回忆,当年的馄饨肉馅儿较小,有的为了省肉,在肉馅里掺入较多豆腐。

改革开放以后,东阳人较早致富,千家万户早早实现“馄饨自由”,馄饨在居民餐饮结构中的地位变迁,或许可以作为观察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视角。

午饭:六谷饼

问题:东阳人为何常吃六谷饼?

“卢”在东阳是大姓,擅长做馄饨的上卢人姓卢,卢宅人也姓卢。多年历史的卢宅古建筑群碧瓦朱檐,核心建筑肃雍堂长达九进,在国内绝无仅有,享有‘北故宫,南肃雍’的美誉。陈浩归带摄制组逛卢宅。

东阳是“百工之乡”,东阳人心灵手巧。东阳木雕城里有件大型木雕作品,叫《东阳百工》,集中展示了东阳匠人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的真实场景。人们拜师学艺,建筑、木工、竹编,石雕,木雕、打铁、箍桶、染布等,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往往技高一筹。

清代时,四百多名东阳木雕匠人进京修故宫,精湛的技艺串通了故宫与卢宅之间的文化血脉。精工善艺,崇文重教,深邃的人文底蕴塑造了东阳饮食朴素、厚实的风格。

肃雍堂外,是东阳文创街区,陈浩归毕业后将回到这里,开设个人工作室。东阳美术馆馆长郑和新是陈浩归的书法老师,听说学生回来了,他欣然请吃午饭,吃的是六谷饼夹咸菜豆腐。

东阳人所说的“六谷饼”,就是玉米饼。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遍植神州,成为五谷之外的“第六谷”。东阳七山二水一分田,农耕条件偏差,玉米抗旱高产,有效化解人地矛盾,曾是很多东阳家庭的日常主食。在很多中老年人的记忆里,当年米饭不够吃,吃玉米是常态。

玉米晒干磨粉,掺水揉和成团,而后随意塑形,摊薄成圆便是饼。将饼置入灶孔烘烤,或贴于锅壁加热,高温下面饼脱水变脆,外焦里嫩,勾人食欲。六谷饼、窝窝头不易变质,常被农人、匠人用作干粮,伴他们勇闯天下。

如今,果腹早已不是问题,东阳人仍吃六谷饼。加入更多动植物油后,六谷饼不再干硬刮肠,再抹上豆腐乳,或夹以咸菜豆腐,油光锃亮,清爽可口。前辈们忆苦思甜,感慨万千,六谷饼被作为东阳人的记忆载体,具有了独特的精神价值。

晚饭:博士菜+馒头

问题:“梅干菜”为何改名为“博士菜”?

傍晚时分,陈浩归接了个电话,他需要尽快启程,返回上海。爸爸还没下班,一家人没能吃顿团圆饭。母亲依依不舍,她从厨柜里取出一坛梅干菜,从菜场买来一块五花肉,紧急为儿子烹制一盆博士菜,让儿子带回学校。陈浩归就着梅干菜吃了两个馒头,就匆匆上路了。

博士菜,其实就是梅干菜,用芥菜腌制发酵、晒干而成。博士菜的美名,源自东阳“教育之乡”的荣光。东阳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千名博士汇一市,万名教授同故乡”,盛况罕见,培养了潘建伟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这些知识精英在鲤鱼跃龙门之前,都在家乡吃着梅干菜,度过艰苦的求学岁月。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家子弟们带上一袋粮食、一盆梅干菜,独自离乡寻求人生进阶,有的寒窗苦读,数月不回家。两个铝制饭盒,一个蒸饭,一个蒸菜,顿顿梅干菜。梅干菜上的油水少之又少,暗沉乏味,令人厌烦,但他们别无选择。读书改变命运,金榜题名之时,便是告别梅干菜之日。

许多年以后,衣锦还乡的游子们却对这种他们当年拼命想要逃离的味道,渐渐生起特别的深情。那是青春的味道,也是奋斗的味道。

结语:

上卢馄饨、六谷饼、梅干菜……匆匆半日,这些并不珍贵的美食背后,是一个个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东阳故事,扣动着几代东阳人的情感共鸣,我们可以称之为“东阳奋斗者套餐”。

有机遇的地方,就有东阳人;有东阳人的地方,就会有对这些家乡美食的思念。在家乡,让情怀落肚;转身离开,只为更好地归来。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东阳才俊像陈浩归这样,回家乡奉献才智、发展事业,赋予这些美食新时代的内涵。

风味浙江

《风味人间》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加盟腾讯后,潜心创作推出的人文美食纪录片,是年度冠绝全网的现象级内容。共8期内容,拍摄足迹遍布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风味浙江》是腾讯·大浙网于年重点打造的一档浙江人文地理美食纪录片栏目,以中短视频的形式,绘制浙江美食地图,打造《风味人间》浙江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味浙江东阳篇儿时记忆家乡味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