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从师时的困难与心境,学习其专心致志,以学为乐的精神。
2、继续积累词汇,掌握常用虚、实词的意思;
3、翻译句子,理解全文。
4、领悟作者的殷殷期盼之心,明确他对当今太学生的勉励之意,传承勤学精神,做有为青年,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翻译句子,积累词汇,理解文意
难点:学习勤学精神,专心致志认真读书
教学方法:
自读法、品析探究法、感悟与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回顾旧知,检验字词
二、学
(一)、学习第二段,积累词汇,翻译句子
1、积累词汇:
穷冬:深冬。穷:极;
汤:热水(古今异义);
沃灌:浇灌。沃:浇;
和:暖(和);
寓:寄居;
日:每天;
再:两次(古今异义);
绮绣:华丽的丝绸衣服。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动词作名词)
腰:在腰间佩戴(名词作动词);
略无:一点也不;
盖:原来是;
预:参与(古今异义);
君子:有官位的人(古今异义)
缀:跟随(古今异义);
顾问:接受询问;
小结:活用词:绣、腰
古今异义:汤、再、盖、预、君子、缀
重点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翻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我求学的勤奋与艰苦大体就像这样。
2、概括段意,理解内容
①从师以后,我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精神是否有所改变?
明确:从师以后,我的学习条件依然艰苦:
行旅之苦——“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路途遥远、艰险;
饥寒之苦——“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自知”、“久而乃和”,冷;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饥。
心灵之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貌,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差异对比,显示“余”的处境艰难。设身处地想一想,“余”会受到来自同舍生的歧视与排挤,也有来自自身对不良诱惑的不断抵制与艰难克服。
我的学习精神依然不变: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以读书为乐,专注于学习,专心致志,继承幼了时勤学苦读的精神,排除万难,终学有所成,后位列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②思考探究:“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的意思
明确:意思是:何况才能天赋比我还高的人呢!一,指天赋比我高的人,他们勤学苦读成就远超于我;二,指成就比我大的人,他们为读书付出的艰辛比我更甚。盛赞有天赋,肯苦读书的人,成就更高。期待年轻后生、莘莘学子更勤奋,更专心致志地读书。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字词积累
县官:指朝廷(古今异义);
岁:年岁、每年;
馁:饥饿;
博士:古代学官名(古今异义);
精:精通;
成:养成;
天质:天赋、资质;
卑:低下;
岂:难道,表反问;
流辈:同辈;
辞:文辞(一词多义)
和:谦和(一词多义);
夷:平易;
勉:勉励;
小结:古今异义词:县官、博士、遗、馁
一词多义:辞、和
句子翻译: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翻译:他们中学业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未养成的,不是(他们的)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这样专心致志罢了,(这)难道是他人的过错吗?
2、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①当今太学生与“余”相比,有哪些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效果怎样?
明确:当今太学生与“余”相比,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无求师之难,无手录之苦;然而“其学有不精德有不成”,原因是“不若余之专”。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年轻的学子缺乏有效的困境磨炼,不懂得吃苦耐劳的滋味,培养不起坚定的意志,而且富裕的生活还带来了一些不良的诱惑,分散了注意力,不能专心致志于学业,最终难以学有所成。
②我们可以从宋濂身上学到哪些学习经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明确:我们可以学习宋濂的勤学精神:专心致志意志坚定;虚心请教尊敬师长;不怕辛苦读书为乐;讲究诚信修炼品德。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完成学业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赠序主人公宋濂不仅学有所成,德也有所成。在他的身上既有诚信的品格又有谦虚的情怀,既能尊重老师,又能勤学苦读。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这是他获得学业成功的最大原因,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些精神,做年轻有为的菁菁学子。
3、《送东阳马生序》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赠序的目的,希望马生能持之以恒勤奋学习,专心致志,学有所成、德有所成,并希望家乡的学子也能继承前辈榜样,专心于学,成绩显著。
三、作业练习:读懂课外文言文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为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简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曾国藩家书》)
(说明:课文阅读资料来源《万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