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送东阳马生序古人被骂后的反应,放到如今,
TUhjnbcbe - 2024/9/9 19:57:00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按说一个人无论平日多严厉都好,在人多的地方也会有所检点。比如你的父亲平日对你非常严格,在家里对你胡闹淘气的行为时常严厉呵斥,但是在亲朋戚友面前,大庭广众之下,他对你的态度也会有所温和,并不会在众人面前下你面子,就算要打你也是拉回家打。

再比如一个平日里污言秽语,随地吐痰,行为不检点的人,去到了一个特别干净、特别正经有素养的环境中,他就不会随地吐痰,不会污言秽语,即使不小心说了一句粗口,都会引来别人鄙夷的目光,他会感到羞愧。

这就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故而给人带来的改变。

但是此句中作者描述的老师并不是这样,老师并不会因为拜访学习的学生众多而对自己的言行眉色表现的温和委婉,以来让自己在别人面前留下较好的印象。相反更加严厉去教导呵斥学生,这就跟有句话说的一样,“别以为人多我就不骂你了。”

这就是当时作者求学的老师,而现今,打骂都是不合理的,老师必须要像母亲对待婴儿一样去教育学生。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这句话就不多说了,一种请教别人的礼貌,中国五千年,古人请教别人向来都是非常有礼貌的,到如今文明社会,反而丢失不少。更贴切地说,如今有些人倒是爱学不学的态度,甚至是老师对学生俯身倾耳以请,需要老师拽着他去学,这也是九年义务教育衍生出来的一些个案,免费让你读,有的人却是不愿读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这一句话我要重点讲一下。

古人在求学的时候态度是这样的,老师越骂他,他的态度就越恭敬,越不敢出声,等老师高兴了,又继续请教,作者之所以被骂后不会被情绪所影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心中要的是什么,所以不管多蠢都好,只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向着目标奋斗,最终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收获。

反观如今,不论是学生好,出去工作的人也好,自己做错了事,受到上司领导的呵责后并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别人越骂他,他就越老子,忍不住就和领导对着干。还有一种就是被骂完后憋着一股怨气,对领导老师产生怨恨,私底下说坏话。这就是一种情绪化做事,闹情绪的表现。说的好像你是为领导打工,为老师学习一样,你不干了吃亏的还不是自己,同样你不学了吃亏的会是老师吗?

说到这里,不乏真的有些领导或者老师是犯贱,不分青红皂白的骂人,或者故意拿底下的人当出气筒,很多时候被骂是冤枉的,受委屈的。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方法,在被骂之后快速调整自己,不会有委屈,不会有工作负面情绪。

一开始你要为自己定一个目的,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在外打工你是为了求财的,并不是为了跟老板斗气的,只要老板不克扣你的工资,就管他骂个够吧。很多时候都要问问自己,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只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者效果,其他外界的因素都不在我的奋斗过程之中,所以我不必因为那些烦心事去烦恼,我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你怎么去想,烦恼就怎么来。

我曾经自学编程的时候,在一个群里问了一个问题,就被群主踢出群了,后来我在私聊窗口问,为什么?管理员的回复是:你絮絮不休地问了一些非常小白的问题,我看的很烦心。

那时候非常受打击,太气人了,后来我想想,我问问题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如果因为别人踢我出群我就因此带有情绪的话,我很可能会因此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所以这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不在我寻求答案的范畴内,既而视之为过眼云烟。

或许你问的问题太过于白痴,会遭人嘲笑,如果被人嘲笑后,你不再去问,你将不会得到答案,如果继续去追问,别人还是会告诉你的,当你目的达到之后回头看看,被人笑并没有多大点事。所以,很多时候,击败你的不是这件事情的难度,而是本身被外界渲染给你的情绪,就如你打王者一样,吵架的局一般都很少赢。

再归结到上面古文那句话,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我相信前辈们不会无缘无故去呵责底下的人,被骂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谁不是被骂过来的呢?

如今我想想,不知多想被人骂,毕竟太优秀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送东阳马生序古人被骂后的反应,放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