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一个“异类”。医院排名中,论规模它很少进入前十。医院精细化管理上,它又是众多大三甲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在东阳本地人眼中,东阳最时髦的地方不是商场,是医院。
这个万人口的县级市没有高铁站,离它最近的高铁站在义乌。穿过义乌站每天都像在春运中的人潮,走过成片的小商品宣传海报墙,要再乘坐40分钟的汽车,经过一段荒凉和拥堵交织的路程,才能到达东阳市。
到达市区之后,总以为要经过一段更拥堵的路,医院。这医院的固有印象——一个县级市最拥堵的路段,医院,人多的感觉就像来到了另一个火车站……
医院,忽然觉得人一下子变少了。
这不符合一个服务万人口,本地就医率高达96%,拥有张开放床位,每年万门诊量、8万住院病医院给予人的想象。
人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或许是因为整洁和有序的空间规划:医院内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很远,地面上没有一点垃圾,车都停在地下车库和一个四层的地上停车场。只有几辆接病人的出租车按照固定的车道,停在门诊楼前的空地上。
急诊楼内部,十几米宽的走道,衬托得坐满人的等待区变得很小;人们在这条像马路一样宽的走道上通往住院部、发热门诊、药房,医院内罕有见到的商业区美食广场。
也或许是因为视觉上的感受:设计感强烈的圆形吊灯,有花瓣装饰的电梯天花板,橙色、紫色和蓝色的不同住院科室的墙壁,住院部各个科室医生集中在中央办公,透明开放。
没有一医院。从医院设立董事会开始,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由政府医院了。
它是当地老百姓口中所称的“医院”,而实际上是“台湾人捐资过并改变了管理模式”医院。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近30年,医院都由东阳本土团队管理打造;它是中国最早实施法人治医院,医院薪酬改革、医院。
医院的一个“异类”,医院排名中,论规模,它很少进入前十。医院精细化管理上,它又医院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它的一些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它却是一个极难复制的样本,医院发展的关键几步极具偶然性:上世纪90年代初0万美元的无医院发展的资金难题;近30年前医院管理机制改革,恰恰遇到了一位了解当地文化、有能力有经验的院长;医院上升期进行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冲了改革对旧机制的冲击。
医院管理领域的资深人士感叹:如果是现在(医院发展进入平台期)才进行绩效改革,医院也不敢保证有效果,他们那时改革,是抓住了好时机。
△图片来源:yestone医院改革进入质量优先,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数量的当下,悄无声息地在自我改革中行进了30医院,一下子成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