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从刀尖起步的艺术人生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8/11 19:33:00
「本文来源:中国农网」雕刀游走处,追寻世界的物性之美。在第4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走进多平方米占地面积的古朴院落片木楼,这里是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内一处标志性“作坊”,有雕刻众创空间、木雕作品展览厅、路演厅、大师工作室等多个功能性空间,充盈着纯然与朴素的气息。心去感受,那无声的木头经由手艺人张言纶之手蜕变后,一份活灵活现的生气破木而出,直抵人心。正所谓:寥寥数刀,活木生香。苏作式“宅”在片木楼木雕,被誉为刀尖上的艺术。近人附会“中国四大木雕”,爱举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四大流派。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钱如祥的木雕工作室便设在农耕园片木楼。这位常熟籍的苏式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木雕作品以精细见长。苏作木雕,以鲜明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著称,演绎着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然当今,对传统老手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多,张言纶是其中坚持到底的“宅男”之一。读中专那会,所在的红木雕刻专业只有1个班50多人。毕业后,大多数同学改学别的,真正以木雕为业的,寥寥无几。“一些经验丰富的民间师傅,大多六七十岁,想把老手艺传承下去,因此也没什么架子。”最初,张言纶跟着一位善雕狮子的老师傅学艺,“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他们家里,一直坚持了2年多时间。”期间,“曾一度浮躁过,也想过要放弃。”张言纶说。力道不对,雕刻时常常被刻刀划伤,口很深、钻心疼。十几岁的孩子,平时受点小伤家长心疼得不得了。但在师傅那里,受点小伤没什么大不了,安慰的话自然也没有。“再后来,我会把受伤当成一种锻炼的习惯。如果熟练掌握了各种技巧,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去参展,就会用到金丝楠、小叶紫檀等好料子。”张言纶在木料上画好图样,小心翼翼地雕出胚子,每做完一步都要给师傅看一看、瞧一瞧,生怕浪费了上等料子。做完胚子用刻刀雕出细节,有经验的老师傅一气呵成,像他这样新上手的,得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年,张言纶遇到了钱如祥钱师傅。“跟着师父把手艺给学精学透。”张言纶则希望能在传统古典意蕴的精致纹样中,将理论与现实创作结合,摄影、绘画、构图、雕刻等多种技能融为一体,主张开阔的视野、自由的思维和个体行动的创造性,注入新的构思和想法。繁华落尽,万物皆失后,大枯木、大寻禅下,当文人高雅的审美情趣遇到了具有高超艺术表现能力的匠人,历史长河中便有了一座座“苏作”瑰宝问世。雕刀游走处见“枯禅”院落静悄悄的,间或鸣鸟唧啾,一只大花猫在其懒散踱着步。屋内,20岁出头的张言纶正在里间摆弄着一块木料。今年,是他学习苏作木雕的第6个年头。兴许其天赋使然,从小就擅长用泥巴捏出形状各异的小物件,捏得越多越精细。随着技术进步,而今工作室的“雕刻”不再繁复,彻底把创作者从工艺第一步解放了出来。“老一辈手艺人那时工具简陋,粗胚都是用刻刀一下下刻出来的。年轻新一代有了更好的条件,受点伤、吃点苦其实也不算什么。”张言纶跟随钱师傅学习苏作木雕工艺中,对“匠人精神”的理解也有了更深一层。这一阶段,张言纶的雕刻技艺渐趋成熟,精细处亦能达到毫发毕现。一件根雕《达摩过江》格外吸引眼球,这是他学习“一苇渡江”典故萌发的创作思路。当谈及作品创作想法,张言纶显得很兴奋,音调也不自主提高了许多。“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我认为众相相本具有佛性,只要凝心壁观、摒除杂念、由定发慧,就可以证悟佛性。学习技艺也应象学佛一样,要静得下心,更要坐得定。”枯木,是新芽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母体。从前期的选料中,选取以简练的几何形体能概括初步的构思和造型,例如: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力求达到有层次、有动势的一块粗坯料子。这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初步形成轮廓与上下左右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理想中的造型。一句行话: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重点刻画枯禅人物头像造型,费工费时又费力,工艺难度也较大。从整体全貌着眼,调整比例和细节布局,然后再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料上,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在创作过程中,务必要注意的,该舍则舍,细处须眉毕现,粗处任其自然,力求在是与不是中取得艺术最佳效果,不经意间便能化腐朽为神奇便在于此。当然,期间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脸部纹理不但要求线条灵动,清晰流畅;而且质感也求其形雕刻到位,深浅适度。均有滋有味,清雅飘逸、气韵连贯、高端大气,赏心悦目。“化平凡为奇美。”业内人士观后认为,雕刀痕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精雕细刻作品表面细致美,作者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贴近预期的理想效果。除修光打磨外还表现在漆作工艺,该作品的木质和花纹在颜料的覆盖下依然可见,有些木纹通过着色会更加清晰。不仅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感觉,而且也增强了枯禅过江层次感。选用整块木料将之挖凿碉镂成器——古代的苏州工匠称之为“独木雕”。事实上,无任何拼接的根雕作品,凹凸有致图案浑然一体,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对此,在旧时北京古玩行中有‘老活一个劲儿’的说法。”钱师傅如是说。“该作品是采用金丝楠阴沉木创作而成,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前后历时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让每一件木雕作品都能绽放它应有的光彩,释放出艺术价值。”张言纶指着供台上的达摩根雕介绍说。公元年,达摩来到中国弘扬佛法,得到梁武帝的接见。崇佛皇帝继位四十多年中,在江南各地广建佛寺佛塔,自认很有功德,但达摩却说只是修为之事。修自身是“功”,修自心是“德”。达摩觉得梁武帝不能领悟它的道理,告辞而去。只见:达摩折一支芦苇扔到扬子江中,踏上苇叶飘然北去。一笔一刻划、一锤一凿斧。年《达摩过江》获得“江苏省第四届雕刻大赛”银奖。“高山流水”上下求索创作路上,为使作品具有摆脱存粹的功能性而具有思辨的品格,尝试着各类主题雕刻。张言纶坦言说,“我会把想法告诉师傅,有时候他还会和我一起合作,或给我一些指点让我自己做。”天性使然,挑战和超越从没停止,更重要的则是对木雕的痴迷与狂热,驱使他负重前行。或是潜意识偶发的乘兴之作,或是功力与修养的即兴发挥。选择与颜色纹路接近的材质,表现出优美轮廓与木雕特有的自然意志,凭借有效游走和把握,建起人的思想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传递出一种治愈灵魂感。六年间,他还做了观赏性和装饰性兼具的最大件——《高山流水》。据张言纶说:人物对话与流水纹路独具特色,不同以往的任何木雕作品。在秉承江南苏作木雕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将所有能够运用的雕刻成各种戏文典故。视觉原理主要采用水墨写意的痕迹,让人们近观了世纪春秋的人文历史,随之产生丰富的想象,前后耗时9个月时间。特有的美学诉求不仅呈现在其结构与造型,还体现在雕刻的取材和手法方面。在雕刻取材上,凸显文人高洁的四君子之一的松柏、山水石、台阁村舍等。在雕刻手法上,则根据不同的部位而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既有采用高浮雕、透雕、圆雕多种形式,又有在必要部位施以浅浅的“薄意雕”,即浅浮雕下刀的起位较低,让有些部位仅薄薄地铲除底子而留下主体。施于该部作品的雕刻内涵,最能代表苏作雕刻的审美取向和雕刻技艺。浅浮雕的最大特征,就是空间立体感较透雕和圆雕弱,平面感强,因而更具有绘画性。在钱师傅细心指点下,纹饰内容、结构造型、画面布局均特别考究,往往在不经意处施以画龙点睛,让雕刀游走处见雅趣幸事,这更像吴门画派画家笔下的笔墨。注重材质,因材施雕,处处叠加的雕饰手法,避免了画面繁而不缛,雕刻深厚,又不失巧饰的奢华之气。至于架座工艺,几乎是追寻意蕴比较吻合的原料,配之。同为木雕,但因其结构、造型和样式各异,其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各不相同。整体简洁质朴而不施巧饰,精致典雅而不求奢华见长。以山水人物为内容的《高山流水》,大胆借鉴水墨江南画笔触,以细腻的刀法,把流水质感、人物肌理、山川脉络等,表现得生动传神,美轮美奂。高山流水滋养了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深植在人民心中,成了歌,成了诗,成了画,成了民族的根魂。可贵之处,能够从普通生活场景中审视辨析义理,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人文精神的线性思考,奠定了苏作木雕的“超写实主义”作品,赋予深厚文化意蕴。不做木雕的时候,张言纶喜欢打打游戏、出去游玩,他还是个“猫奴”。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但唯独艺术思维不可替代!对此,张言纶笑言,“希望将来能把这门老手艺延承下来,做出新花样。”在木雕创作上寻求突破与超越,在艺术创新上开阔自我的视野,在艺术特色上大胆“破圈”尝试,开创多层叠雕表现手法……其背后,需要时间雕琢下“置心一处臻于至善”的不懈传承和发扬、努力与探索。不知下件作品会以什么样形态呈现,又会给人们带来怎么样的意外惊喜。正所谓:一木一浮生,一雕一乾坤。(黄正胜)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刀尖起步的艺术人生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