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业兴旺发达、农村人人向往、农民安居乐业”总目标,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乡村更和,在建设“重要窗口”的伟大实践中展现东阳和美乡村独特魅力。
(一)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打造人人向往和美乡村新样板
1.开展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空间规划、社会治理、乡村产业振兴、综合服务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要素保障支撑”等6大体系,为全省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年全面完成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到年,把花园村打造成为中国强村、世界名村。
2.开展“两江两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按照“全域美丽、产业引领”的示范区建设定位,整合资源、资金、资产要素,全面、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年,全面完成“一核一线多点”示范建设。到年,将“两江两镇”打造成美丽乡村标杆区、乡村产业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乡村治理引领区。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建设如歌似画美丽乡村新家园
3.高水平编制“歌山画水”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美丽浙江规划纲要(-年)》,着力打造田园秀水、生态绿谷、古建记忆、追梦剧情、木雕红木“五朵金花”。到年,完成《东阳市高水平建设“歌山画水”和美乡村总体规划》编制。
4.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美丽乡村“十佳村”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三大革命”,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接乱拉、乱贴乱画、乱停乱养,高质量提升垃圾分类、污水运维、庭院美化、绿化养护、卫生保洁水平。年,全面完成农村公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个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到年,全市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创建,干净、整齐、有序、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
5.全面加快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连接周边县市、内连城区与重点乡镇,衔接美丽乡村旅游专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年,完成乡愁记忆、追梦剧情、回归自然等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年,重点打造雅致古村风景线(雅坑—洪塘)、秀水田园风景线(林头—徐宅村)和三宅古建线(卢宅—李宅—蔡宅)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到年,实现主干道沿线全域美丽。
6.充分挖掘乡村特质风貌。梳理东阳“三乡一城”特色元素,体现东阳乡村特色村庄风貌。加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加强农村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保护,保护开发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乡愁乡味、乡村记忆。到年,打造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10个左右。
(三)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构建绿色高效现代农业新格局
7.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有序适度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开展“非农化”“非量化”整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5.4万亩以上,粮食年生产能力稳定在1.93亿斤以上。全面启动畜牧业养殖低小散整治,形成1+N+X(即1家10万头以上,2-3家万头以上,若干家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格局。年,完成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编制,新招引投资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个。年,全面启动畜牧业低小散整治行动,华统牧业年出栏15万头生猪养殖场、年屠宰36万头规模化屠宰场建成投产。到年,建成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全省示范性现代农业龙头项目,全面建成美丽牧场,生猪自给率达到70%以上。
8.提升科技化应用程度。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育一批数字生产基地,大力推动“机器换人”,深入开展“肥药两制”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年,完成全市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到年,建成省农科院新品种试验基地5个以上,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全省领先。
9.提升品牌化经营水平。打响“东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东阳“两头乌”生猪品牌建设。大力支持“网上农博”等电商平台建设,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份额。年,开展“东白”品牌农产品“五进”活动,全面启动实施“两头乌”品牌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到年,东阳元胡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东白”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
(四)实施乡村产业培育行动,锻造村强民富美丽经济新引擎
10.大力培育产业特色村。组织实施好产业特色精品村创建,积极推进村庄经营,引进社会资本、专业团队参与乡村产业项目建设、开发、运维。年,全面完成18个产业特色精品村项目建设。到年,建成5个以上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特色精品村,新培育3A级景区村庄15个,各类特色专业村20个以上。
11.持续推进共享田园建设。按照“三生三园三合”要求,以共建共享理念,把田园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农业公园、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共享田园。年,重点打造8个示范型共享田园。到年,打造30个市镇两级示范型共享田园,建成一批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农文旅示范基地。
12.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计划。建设一批乡贤、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推动返乡人才、资本向农业生产新领域、科研攻关新领地集中。年,全面启动实施两进两回“十百万千”工程。到年,吸引十亿资金投农村、百项技术进农村、千名乡贤回农村、万名青年做“三农”。
(五)实施基层治理提升行动,塑造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新风尚
13.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坚持“党建+全科网格”,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实现“最多访一次”。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年,高质量完成村社换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覆盖面达%,市镇村三级矛调中心全面建成。到年,涉农村集体“三资”信访大幅下降,基本实现“最多访一次”,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1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勤、勇、韧、能、义”特质和东阳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礼堂建设水平。到年,创建个左右善治示范村,20个以上省级民主法治村。
15.提升乡村智治能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公共信用、地理信息等基础平台对接,推动基层服务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延伸,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建设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到年,基本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16.深入开展“三强六无五美”村创建。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双轮驱动、同步发力要求,围绕“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总目标,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五星争创”和“六无”“五美”创建,每年安排个左右行政村开展“三强六无五美”村创建;到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创建“三强六无五美”达标村,30%以上创建“三强六无五美”示范村。
(六)实施惠民富民行动,打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新天地
17.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加快推动乡村5G网络建设。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强化邮政和快递网络运输交通建设,健全完善乡村体育健身设施。到年,完成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公里,巩固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13万人,全域贯通东阳江、南江流域干流堤防,体育健身设施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18.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化、规范化运营。到年,打造成人人向往的东阳教育,全面建成“1+X+N”(每个镇乡街道有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家星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N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19.提升农村收入水平。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保障农民就近就便就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加大帮扶底力度,提升低收入农户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年,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三个清零”。到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农户增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