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好坏半参,有人说他是一个明君,懂得顾大局,懂得守江山。朱元璋一手终结了元代的统治,将汉民族的传统恢复过来,可谓一代霸主。也有人说朱元璋生性残忍,善猜疑。让一个这样的做了君王——是这个时代的不幸。清代无昏君,明代无明君这句话更是极度诋毁了朱元璋。那么历史上的朱元璋是怎样的人呢?
如果说朱元璋的个性,太凶残猜忍,无法共富贵的话,为何马皇后是朱元璋一生的挚爱,至死都对发妻念念不忘。但却对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那些兄弟异常残忍,这些人几乎无一得到善终。有这么一件小事,足以说明,朱元璋是一位个性极度复杂的君王。
在少年的时候,朱元璋家境贫寒所以给人放牛为生,更是为了维持生计不惜出家为僧。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导致缺乏系统教育。他从小到大不是在儒家私塾中学忠孝仁义,而是在吃人的社会底层学习生存技巧。这也注定了他复杂的人格——朱元璋小时候没有学习到知识,被他引为生平憾事。所以对子女的教育非常看重。
在朱元璋所有的子女中,他最看重长子朱标。朱标是他内定的太子人选,在早些年朱元璋还在打天下的时候,马皇后和长子朱标跟他在一块,吃了不少苦。而在攻下城楼后,朱元璋准备给自己的儿子请一位大儒当家教。
这位大儒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地:宋濂了,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这位大儒的作品。在当代,宋濂的名气非常大,也出生于社会底层,在当时还是个道士。这很符合朱元璋“口味”,于是就专门派人去请。不过当时,宋濂不愿意给他儿子当老师。
具体原因嘛,在当时宋濂不愿意入元朝为官,所以出家为道,对“叛军”朱元璋没什么好感。不过也不好直接拒绝,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你请我给你儿子当老师,你儿子得向我磕头行礼。“没问题”,朱元璋一口答应。
接下来,宋濂问了一个问题:你儿子不听话我能打吗?(小儿顽劣,能训乎)。当时朱元璋愣了一下,仅说了四个字:不死即可。正是这四个字,宋濂当即被朱元璋的诚意打动了。于是成为朱标的老师。有意思的事,古代皇帝为了教育儿子,不惜纵容老师打孩子,而如今家里的小皇帝,老师敢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