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纸被为何物在宋朝之前的人是怎样度过寒 [复制链接]

1#

著名大诗人陆游在《谢朱元晦寄纸被》中写道:“布衾纸被元相似,只久高人为作铭”,这首诗是写给友人朱熹,答谢他送“纸被”的恩情。在寒冷的冬天,陆游裹着它看窗外的飞雪,更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愉悦之情。古代的冬天有多冷,对于此的描述可见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由此看来,对于这御寒的“纸被”,倒是如雪中送炭一般实在。

这被陆游大力称赞的“纸被”是当时的产物,制作的工序也是严格的。这种被子是以野生的藤条为采,经过后期的加工制造,最后制成一种特殊的纸张。这种被子色泽好,保暖功能强大,一度成为名人之间来往赠送的绝佳之物。即是名人之间赠送物品,百姓自然也是无消费得起的。

既然如此,那古代还有其他什么御寒的物件呢?在宋代墓穴中出土的最早棉被,是一条棉线毯,即作为陪葬,那便是极其珍贵之物,可见一条毯子都如此珍贵,那棉被岂不就是更加稀罕了。宋朝尚且如此,那之前的古人又是以什么地域寒冷的冬季呢?

宋朝之前,在《盐铁论》《东观汉记》中记载,尽管的汉朝的“盛世”年间,穷苦百姓还住在木头建的房子中,可想而知,木料薄不保暖,皑皑白雪之时,百姓如何扛得住寒冽的冬季。这冬天究竟有多冷,在唐代诗人们笔下是如此形容的,李白说:“唯有北风怒号天上来”、为此杜甫也表示:“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可见和如此寒冷的冬季,没有被子怎么熬得过去。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记载的布衾,是一种用麻和葛制作的被子,在里面填充芦花柳絮等,这便是穷困人家的保乱之物。在棉花大量传入之前,富人家是用绫罗绸缎织的被子,再往里填充丝绵。有钱人穿兽皮制作的衣服保暖,可以用“汤婆子”等取暖用品,这些都是百姓消费不起的御寒之物,所以谈到御寒。有钱与没钱确实是天壤之别。

烤火也是古代重要的取暖方式,在春秋时期便有精致的暖炉问世,秦朝还有一米高的宫廷壁炉,辽金出现了火坑。但是炭火取暖可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就连官员也要依靠国家发的“柴薪银”取暖。但唐朝以后,穷人们保暖是用“纸衣”。这可比“纸被”便宜不少。在早先,是将纸张填充进衣服,到南宋后便才有了专门的“纸衣”,政府还会在寒冷的冬天将“纸衣”发放给贫穷百姓,以示“皇恩”浩荡。

到元朝时期,棉花才开始普及,才出现黄道婆这些手工业织棉者,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在此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明代后,在江南地区大力种植棉花,自此才有“遍布于天下”,“人无穷富皆可得”的局面。这些就是古代的保暖措施,在时代发展中,保暖手段也越来越成熟。时至今日,暖气,空调等御寒措施更是比比皆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