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修复后街狮子台门,传承东阳教育文化 [复制链接]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于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

在我们东阳市城北解放路原后街有一座“狮子台门”,是老东阳极有特色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南来北往的人尤其是东阳北乡进出城区的人们深刻的文化记忆,是以前城北区域市民尤其是徐姓人氏聚集商讨大事之处,更是离开家乡在全国、世界各地“闯天下”的东阳人永远磨灭不掉的乡思。而与“狮子台门”、与“东阳教育文化”这一经典性元素密切相关的是有明相申士衍题字“世大夫第”的双泉徐氏四房厅,这一“门”一“厅”,不仅展示了东阳建筑之乡的建筑文化、百工之乡工匠们的高超建筑技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东阳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展现出东阳“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文化传统。为此,特别建议东阳市委市府及相关部门,修复后街的狮子台门和双泉徐氏四房厅。

徐姓族谱渊源悠长,明朝迁居东阳的徐姓始祖有兄弟4人,居东阳城北,挖双泉井,此为老东阳城北“双井头”地名由来;其中长子徐隆官封御史,娶3房、育7子,分别取名温、良、恭、俭、让、棠、棣,7弟徐棣出生时,前6子皆已成家立业,是4哥徐俭自愿与之平分家业,并教养7弟成长,兄友弟恭之名因此远播。徐棣寿至岁,明嘉帝特赐*袍马褂,并奉旨建造“百岁坊”,赐额“介福”,这便是“百岁坊”“介福巷”地名由来;双泉徐氏四房后人很多居住于这两条巷子里。

明朝时4房子孙徐廷翠是个商人,在东阳的故居是“双泉徐氏四房厅”,经商至苏州时,路拾一弃婴,婴儿包内放着婴儿生母血书陈述弃婴来笼去脉和生父随身佩带的珍贵玉器“玉蝴蝶”。徐廷翠收养了这个弃婴并认作义子,取名徐时行,带回东阳教养,居住在双泉徐氏四房厅,供其读书。东阳的好学乡风孕育了徐时行,万历34年,他与东阳王村的王乾章,古渊头李XX一同进京赶考,三人同中进士,徐时行殿试得中状元(科考卷上署名徐时行),一路升迁,入阁拜相,在明朝万历、隆兴年间做了18年太平宰相。那时,因徐时行是尼姑所生的弃婴,双泉徐氏大祠堂没有给徐廷翠养子入族谱。徐廷翠鼓励养子去苏州寻祖认父母,归祖后改名申士衍。申士衍告老还乡不忘东阳养父母的恩情,精工打造成一对石狮子送到东阳,放在双泉徐氏四房厅大门口,并亲自书宋谐“世大夫第”署名做成匾额挂在四房厅大堂。这一段历史,在东阳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杜新中年出版的《太平宰相徐时行秘档》,东阳市资深学者陈崇仁在《大舞台》杂志发表有关徐时行的研究文章都有陈述。

东阳的教育传统、文化传承自古发达,朱熹、吕祖谦、陆游等曾到东阳“石洞书院”讲学传道。明朝状元、官至宰相的徐时行,虽祖籍为苏州(申士衍),却是实实在在由东阳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世大夫第”门前的大狮子,后形成了一个徐姓家族双台门,极具老东阳文化特色。

为此,特别呼吁议修复“世大夫第”之双泉徐氏四房厅,修复具有东阳历史景观和文化价值的狮子台门。如果条件具备,把上述一“门”一“厅”、城北徐氏“双井头”“百岁坊”“介福巷”以及相关的牌坊等老东阳的城市景观组合成一个兴学重教的教育基地、孝悌忠信的主题公园,既是响应中央号召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也是提升城市品位、丰富东阳经典元素的举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