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1/x5vk3uj.html生活中充满了美好,但也处处容易碰壁。很多虚幻的东西,就像水中月、镜里花,给予人们无限遐想,却让大家无论如何努力也休想得到。可是没有几个人可以抵御名利的诱惑,有人甚至机关算尽,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
明代一位才子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他才华卓越、能诗绘画,年少时就志向远大,进士及第后却屡受挫折,让他倍感心力交瘁。才子晚年隐居于山林之中,抛掉一切幻想,忽然间就觉得极其轻松。下面分享明代李东阳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值得称赞,结尾更是充满了想象。
寄马抑之同年
明代:李东阳
不见山人又几时,浮云流水杳难期。
头颅自白非因老,心事全消却未痴。
贺监有船多载酒,浪仙无寺不题诗。
只应闲却经纶手,独向空江把钓丝。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他17岁参加科考时,就中了二甲头名,让那些寒窗苦读、又铩羽而归的学子们纷纷仰视。马抑之是他的同年,他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应该也是才华出众,更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
可是也许是由于性格过于耿直,也许是因为得罪了某一位权贵,他的仕进之路极其坎坷,甚至比唐代才子李商隐还要悲催。如果大家都是如此,马才子也就没有怨恨了,偏偏他的好友李东阳又是官运亨通,让他觉得简直是无地自容。
李东阳虽然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也曾竭力地帮助他,可是毕竟人生之路需要自己去完成。开篇就表达了诗人的想念之情,“不见山人又几时,浮云流水杳难期。”马抑之自号清痴,晚年又自称华发山人,由于身体憔悴,住在苏州养病。
诗人平时事务繁忙、应酬颇多,虽然很久没有联系这位同年,但他的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对方。他渴望彼此可以重逢,不过诗人也知道,很多事情难以预期,就像浮云漂浮不定,也似流水难以回头。
接下来诗人劝慰对方,“头颅自白非因老,心事全消却未痴。”有些人鬓发早早地染霜,其实并非因为老迈,而是由于操劳过度或忧愁过多;如果心无挂碍,烦恼也会消除,看似“痴人”,其实却是大智若愚。
很多时候不要期待别人来拯救自己,一个人遭遇困境时,其实更需要激发内心的潜能。如果实在无法东山再起,就需要激流勇退,让心境淡然,不然就会愁苦不堪。
诗人写至此处,自己也有点激动,他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便又接着说,“贺监有船多载酒,浪仙无寺不题诗。”贺监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他喜欢饮酒,为人直爽,他称李白为谪仙人,其实自己也是一位酒仙。
浪仙就是中唐诗僧贾岛,他一生留下了无数诗篇,乃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推敲”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作者将他的好友比作这两位先贤,既是一种肯定和赞赏,也是期望对方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结尾是作者的想象,“只应闲却经纶手,独向空江把钓丝。”诗人希望朋友卸下前半生的行囊,把俗世的风尘关在柴扉外面,潜心读书写作,闲暇时还可以在溪边垂钓,更可以将烦恼付诸于钓钩和丝纶。
人生充满了挑战,前进的路上也不时地需要冒着雨雪、顶着寒风。可是话又说回来,很多时候也不能盲目自信和乐观,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就需要及时地停下脚步,调整策略和步伐。
李东阳的这首七律朴实易懂,又充满了深意。作者同情朋友的不幸遭遇,也奉劝对方不要患得患失,更期待彼此之间可以早日会面。后来朋友病愈之后,便开始了隐居生活,他潜心于诗画创作,心境恬淡,悠然快乐。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虽然淡而无味,却能够解渴。如果在其中放入白糖,虽然甜味十足,却会越喝越渴。李东阳在朋友心情郁闷时,给他寄赠了一首诗,看似诗味平淡,其实却充满真情,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值得后世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