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TOP10时间啦,今天来看一看中华民族年历史上留下来的书法瑰宝!喜欢点赞呦!
TOP10《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TOP9《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是元代书法宗师赵孟楷书奇珍。元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书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形成了一代风气。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才识的汉人,从各方面发现人才,并力图恢复旧有的体制而略更张,尽管他在文化与思想上比较开放,但在军政、财权和殿试录用人才等方面即对汉人严加限制,于是有识之士既不能在仕途上谋取功利,仍转趋于文艺,在书法领域中赵孟就是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TOP8《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作于是年。纵31.5厘米,横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TOP7《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字,署黻款。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TOP6《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行,共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TOP5《自叙帖》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共行,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
TOP4《祭侄文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TOP3《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梦奠帖》共七十八字,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横33.6cm,今于辽宁省博物馆藏。
TOP2《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TOP1《三希宝帖》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名贴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藏于此阁内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倒台,“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宫外不知去向。年11月5日,“三希帖”中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辗转数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以35万元港币的价格从香港购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完了吗?欲知晓更多艺术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