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粉丝留言说:明朝著名学问家、太子太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又忽然爆火全网,阅读量达几亿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我摘抄文章部分原文:
很多人感叹:而立之后,忽然再读此文,无不三叹而流泪涕零…
以我对明史的研究,这里面隐藏了几个重要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宋濂自幼贫寒,元末时期也没考中进士,但是为何名望那么大呢?甚至受到元顺帝的赏识呢?答案就是他非常喜欢读史书写诗文,学问非常扎实。任何朝代,即使是贪官权臣对勤奋的大学者都会欣赏,甚至推崇,所以他的名望越来越大。换言之,宋濂的人脉积累就是从借书读书开始的,很多学者或官员都争相推崇他。这也是目前穷人孩子依然可以借鉴之路。
读书做学问要做到与天地共鸣,自会有贵人扶持,就是这个道理。
二,宋濂和刘伯温、高启号称元末明初诗文三大家,后来都投靠朱元璋为官。最终刘伯温卷入太深的政治,被淮西派李善长等人逼死。而高启更是狂傲不逊,被太祖处死。只有宋濂踏实地做个学官,数次推掉高官厚禄,不参与任何派系而善终。就连胡惟庸丞相那么鸡贼的人对宋濂也毫无办法。
面对朱元璋这样的雄主,这叫拎得清,这一点上可比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一众大臣们聪明地多。
三,宋濂做学问可不是纯文学,如果那样就毫无疑问成为一个书呆子。他厉害之处在于他左手抓诗文,右手研究上下五千年历史。鸡贼的朱元璋数次想整“老鸡贼”宋濂,都被深谙历史的宋濂装傻充愣忽悠过去。
文史不分家,在宋濂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这篇文章背后隐藏的一些资料,可参考,或许你们的语文或历史老师不会这么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