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文教科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小时候读的时候不懂,只能死记硬背,得到长大之后,阅历上来了,一通百通,但是等到想明白的时候,那些人就已经不再年轻了。
那为什么《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讲述学生求学的文章,能被选入教科书里,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当时不懂这篇文章,却还会被看哭?
只因为,这篇最不起眼的文章,将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给讲明白了。
小时候读书不求理解,只知道背会了就行,只有在长大之后才发现,书里写的是在教会我们该怎么在这个社会生存,教会我们怎么实现阶级跃升,教会我们为人处世。
而这些道理往往都要等到我们垂垂老矣才能明白,那个时候当我们偶然拿起《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起来,才发现,书中的故事其实早就给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发现。
那么,作为小时候必须要背诵的《送东阳马生序》你到现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么?
这三段其实都很清楚,第一段怎么做人,第二段怎么认识人,第三段怎么面对困境
01
该做什么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一个嗜字贯穿了第一段的全部,什么是“嗜”?嗜字本意是爱好,在后来也指贪求的东西。
小时候喜欢学习,但是家里穷,没有钱买书来学习,只能从有书的人家中借书,然后自己一笔一划抄录,然后再规定期限还回去。
贫穷是不学习的理由么?是学习没有用么?只是相比于学习来说,还有其它事情更想让人做,就如同王阳明所说的一样。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明白学习的意义,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作出学习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就是“嗜”。
是因为在当时,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宋濂明白这一点,在那个年代是这样,在现代依旧是如此啊。
而一个嗜字,就贯穿了整个《送东阳马生序》的全部文章。
而在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一个嗜字呢?多半都在在自己不费力就能做到的事情罢了,如果现在的人能将自己打游戏看视频的时间用来学习。
其成就或许能达到宋濂的一半。
而宋濂为什么能成为名留青史的名人呢?最重要的还是人情练达。
人情练达,并不是油嘴滑舌。
社会人的人情练达都是经验,只有读书人的人情练达,才是真的将人性摸透了。
同时为什么这些家庭肯借书给宋濂,就是因为宋濂的人情练达。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书的时候,如果遇上寒冷的天气,写字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古代,墨在那种时候,是很容易结冰,在这种时候,还能坚持将这些书全部都抄完,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在现代社会,及时还钱都是非常难办到的事情,如果放在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人想要问你借车,在还车的时候,不仅给你的车加满油,并且做了保养。
这样的人放在现在的人心中,就是呆,出力不讨好,吃亏,毕竟自己的钱不是钱,自己的时间不是时间么?自己都吃不上饭了,还要给别人的车加满油。
但这就是宋濂的人情练达。
作为一个小人物,该怎么跟大人物打招呼?耍小心思么?并不是的,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管自己做什么都会被一眼看出来,不管是背后使绊子,还是阿谀奉承,都会被发现。
能做的就是善良,只有善良,才能释放善意,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大佬带着一个新入行的小弟做一笔生意,在分钱的时候,大佬示意小弟可以多拿一点,但是小弟只拿了百分之十。
是这个刚入行的小弟不愿意多拿么?肯定不是这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总是要分的清的。
只有让别人也挣到钱了,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合作,这是人和人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大佬可能不在意这笔钱,就像是那些富裕的家庭可能不在意借宋濂的这一本书两本书,丢了就丢了,但是这次丢了,下次肯定会不舒服。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读书就是对人最大的投资,而投资一个读书人也是,投资一个有原则,受信用的读书人更是。
这一段,就是宋濂在后辈该怎么做人。
02
我们该怎么去认识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在没有关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找人有理由,师出有名,来找这个大人物是来学习的,并不是来攀关系的,这样才不会让人厌恶。
宋濂求的老师是谁呢?名浦江人吴莱,字立夫,元代学者,举进士不第,在礼部谋职,也算是进过官场的人,并且颇有学问。
这样的人作为出身贫寒的学子来说,这样的人不仅有官场经验,还有学识,所以才要去找。
况且,学习这件事,肯定是要找有能力的人才行,所以吴莱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后来有人来找宋濂求学,这也是其中的道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而这样的人除了宋濂,自然还会有其它的人想要拜见,而怎么在这一群人中被老师帮助,就是一门让人捉摸的事情。
而宋濂是怎么做的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就是等。
对这些人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等,等到这些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心情好的时候指导自己一两句。
为什么要立侍左右,就是在等这个机会,靠近点等,有耐心才能得到指导,有交流才能有机会。
但仅仅是有耐心等到就够了么?
就算是等到了,这些大人物,对自己也不会有好脸色看,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该做的就是更加恭敬一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脸皮厚一点。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这样子去做就算是再笨的人也能学到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笨不可怕,可怕的是又笨,没有耐心,还拉不下脸。
03
怎么去面对困境
人生不可能处处都是顺景,偶尔也会遭遇困境,这些困境可能来自于时代,可能来自于家庭,苦难并不值得被歌颂,但是如何走出苦难,确是我们人人都要学习的事情。
宋濂求学的时候困难么?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宋濂在求学的时候,常常要走上百里去拜见自己的老师,并且当时家里穷,去哪里都要考自己的双脚,都要自己背着背篓,不管是刮风下雪都要去。
这就是生理上的困境,客服生理上的困难,只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就够了。
并且去哪里还是等一个不确定的解答,这是真的算是困境了吧,前途渺茫,这个时候还真的不如在家睡觉,但是宋濂坚持下来了。
而生理上的困境,仅仅靠自己的意志就能客服,就像是现在的人一样,工厂虽然很累,但是靠着自己的意志就能坚持下来,但是面对精神上的困境我们该怎么做呢?
同样的,精神上的困境就是现在的人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人精神上的困境是从哪里来的呢?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人精神上的困难来自于哪里呢?毫无疑问就是和别人比,宋濂不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不会心生失落之情么?
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会在当官这么多年之后还对这件事记的这么清楚么?
这也恰好反应了当下人所面临的困境,如今时代发展之快,网络拉进了人和人之间距离,但是也让人们更加认识了世界的参差,有人在世界之巅呼吸这上层的空气,有人的泥潭底部艰难求生。
强烈的对比之下,很容易就让人失去奋斗的心,但是这是正确的么?困境一直都存在,世界上也有很多让人开心的事情,人是为自己活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现在人的思想就如同宋濂看见了那些戴珠缨宝饰之帽帽的同学,会失落么?肯定会的,这就是心理上的逆境。
而面对这样的逆境,宋濂是怎么做的呢?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这句话的主体并不是后面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是在前面的以中有足乐者。
身体上的困境可以克服,但是精神上的困境则能避则避。
以中有足乐者,就是在生活中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将自己从精神困境中拉出来。
是我们看不到不公平,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参差么?并不是,宋濂那样的人就算是强迫自己看不到,也还是看到了。
而他能做的就是忽略掉这些事情,毕竟自己过的好不好和别人没有关系,只有自己过好了自己才能感受的到。
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的地方,不要和精神困境对着干,人的精神和意志力是有限的,要剩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04
这就是宋濂教给后辈的道理。
怎么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有被别人赏识,与别人合作的机会,然后就是要做一个有前途,努力的人,只有别人看到你的潜力,才愿意给予你帮助,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造化了。
怎么去提升自己的阶级认知,去学习,去跟着比自己厉害的人去学习,比自己高一个阶级的人去学习,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那些见闻。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赏识,而获得赏识最重要的就是等等到一个认识的机会,还有脸皮要厚,只有这样,才有能结识大人物的机会。
怎么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面对生理上的困境时,硬抗过去,只要意志力坚定,就能扛过去,而面对心理上的困难时,一定要想办法避过去,精神意志不会越锻炼越强,在一件事情上卡这,不会让自己的意志更强,只会让自己衰弱,能做的就是无视他,找到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方法,这样才能解决自己精神上的困境。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能做一个好人,对别人有用,愿意帮助的人。
能走一条好路,去认识能带自己走路的人。
能在遇到坎坷的时候知道怎么过去。
那这一生,想必会顺畅很多了。
参考资料:
高考网_受高中生欢迎的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