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大历史读完送东阳马生序,我才 [复制链接]

1#

公元前年的一天清晨,孔子起床后,背着手在门口溜达。突然心血来潮,吟诵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七日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

孔子,侵删

回顾孔子的一生,他既没有为鲁国开创盛世,也没有帮齐国问鼎中原;老年注六经,述而不作,说白了不过是搜集整理;最为人熟知的《论语》也只是弟子和再传弟子所作。那么为什么孔子被称作圣人中的圣人,为什么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读完《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或许能够找到部分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侵删

宋濂是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从他这篇《送东阳马生序》文章第一段,我们能够看到明代的读书求师之难。

那么,在春秋时期,读书求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读书孔子生活在一个手抄书的时代,距离北宋出现活字印刷术还有近年,复制的困难注定了当时存世书籍数量极少。而且,孔子时代的“书”经常是一个章节,缺少整本书的概念,官方藏书机构也不多,书籍更多的是分散在各地藏家的手中。所以读书很难;有针对性的读一整套书更难。

孔子整理“六经”,就是按照《诗经》《尚书》《仪礼》《易经》《周易》《乐经》《春秋》六个主体,将当时散落独立的章节经搜集、整理、校对汇编成册。你或许可以将它看做一个早期的《永乐大典》。

孔子去世后,中国开始进入多年列国争霸的战国时代。得益于孔子整理传授《六经》,使珍贵、脆弱的上古中国文化灯火得以在战火中幸存,使中国汉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求师孔子的开局就像是现在废柴流小说的男主角。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小妾所生。孔子三岁时,被当家主母逐出孔家,回到母亲娘家生活。直到孔子十五岁才认祖归宗,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什么孔子15岁才想起来要学习,因为他之前属于农民,而学习是贵族的事情。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的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受教育理所当然。其实只需要看看我们的父辈就能明白,上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孔子时代更是如此!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从此学习不再单纯是贵族子弟的专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李硕《孔子大历史》,想见孔子为人,可谓至圣矣!#头条创作挑战赛##以书之名##李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