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一天内接连刷手机,连续刷到多篇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文章,在其中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感慨万千。
谈恋爱读《氓》;找工作读《孔乙己》;工作多年读《送东阳马生序》;考公失败读《范进中举》;历史总在不断重演;只是换了主角。
这段评论当中提到的名篇,我都很熟悉,唯独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很陌生,我记得80后当时没有背过这篇文章,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新版教材初中三年级的课文——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
用现在的话说,宋濂可谓是他所处时代的一位“大牛”了,据说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
相信很多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有多牛,竟能与范进并列。
文章第一段,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求学之艰辛,讲述了自己抄书和拜师求教的辛酸经历,让人无不感叹作者的精益求精的好学精神。
第二段讲述了作者本人和同学之间的贫富差异,尽管身份如此悬殊,但是仍然能够一心向学,钻研学问。
《论语》中,孔子曾赞叹子路:“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絮袍,与穿着狐裘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着羞愧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
而《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有着和仲由一样的可贵品质,孔子说:“贫而不怨,难,富而无骄,易。”
如果一个人能够禁得住物质的诱惑,不怨天、不尤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文章读至第二段,个人觉得这篇文章作为勉励少年学子的贫富观,是再适合不过了,希望学生党能终身诵之。
文章第三段讲述了在太学求学的经历,继续勉励学子专心、用心读书。
第四段讲述了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初衷,是为了勉励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虚心求学、学有所成。
随着寒门学子修炼手册《送东阳马生序》在网络的突然爆火,很多人都说当初如果好好读书,也能考上好大学找份体制或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是去工厂打螺丝或者送外卖了,自古以来读书是底层穷苦孩子向上的梯子!
记住: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
《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经历社会毒打很难读懂。
上学时初读《送东阳马生序》,不以为意,长大后才明白,我们嘲笑范进、嘲笑孔乙己,可最终败给了时间,时光一去不复返,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见已是书中人,
更多教育好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