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从清明上河图的3大谜团,看古人是如何
TUhjnbcbe - 2023/4/22 22:33:00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www.yushiels.com/m/

年,溥仪被冯玉祥限令2个小时内搬离皇宫,匆匆忙忙携带走的一批宝物中,《清明上河图》位居其中。

年,北博物馆在清理库存文物时,《清明上河图》重现世间。当时库房中共有三幅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作,经专家鉴定后,确定其中一幅为真迹,后藏于故宫。

真品之上有“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因太过珍贵,目前故宫公开展览的《清明上河图》是清乾隆摹本,也就是俗称的“清院本”。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无数典故珍藏被研究了个底朝天,其中的代表就是《红楼梦》的“红学”,然后各种研究(姑且尊称为研究)泛滥开来。

当高俅的亲爹是谁都被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清明上河图》的3大谜团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

1.张择端到底是谁?

在中国,随便逮住一个小学生,问他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答案---张择端。

张择端是谁?

字正道,生卒年月不详,徽宗赵佶朝供职翰林图画院。明《书画传习录》中记载:“性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车舟、市船、郭径,别成家数也。”

然后,没了。

没了??

号称国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简介就这?

现在你上街随便拉过来一个送外卖的程序员,简介都比他长。

连《水浒传》中武松打死的老虎是不是华南虎都有人研究的今天,张择端是什么人,居然没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既然张择端是这副画的作者,那么《清明上河图》上为什么没有张择端的署名?

如果没有《清明上河图》的跋拓中金人张著写的85个字儿,指出此画是由张择端所画,我们甚至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

这样一幅宫廷巨作难道不应该在完成以后,屁颠屁颠写上自己的名字么?

难道是张择端嫌弃自己的字儿太丑了?

有人质疑说,兴许是古代人搞错了呢,作者也许不是张择端。

嗯,我真想跳起来给你一个大嘴巴子。

你以为那是某某迅,干不过就买,买不过来就抄啊。

你把你们班第一名的卷子拿过来,写上自己的名字,你们老师信么?

古代的版权意识可比现在严肃的多。有宋一朝,文人大多数是一边做官,一边画画、写字。

一方面是“官声”很大一部分是由士林中的“文名”所决定,另一方面是以后哪怕落魄了,也不至于饿死。

从这一方面看,文人的不要脸还是一脉相承的。

唐代诗人宋之问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诗,硬生生用沙袋闷死了自己的侄子刘希夷,最后身败名裂。

一句诗尚且如此,何况这种显眼的画作?

那么,问题出现了。

如果张择端寂寂无名,那么百年后的金朝和明朝是怎么知道他的事迹的?

你有兴趣去关心民国北京羊尾巴胡同做火烧的驴大爷么?

如果张择端名声赫赫,那么为啥流传下来的信息那么少?

你没见隔壁王羲之跟个老道买筐鹅,都被他们叨叨了几千年。

除了一种情况。

这部画作,是作者故意不留名字的。

为什么?

虽然张择端是个翰林,但毕竟是给皇帝作画的,画一幅画拍拍皇帝的马屁,不挺正常的么?

毕竟翰林,也是要吃饭的。

场景如下:

——陛下,我今儿画了一幅画,献给陛下,但是怕自己才疏学浅,请陛下赐名。

——嗯,确实不错,就叫《清明上河图》吧,你小子有前途,来人,赏。

汴京居,大不易。

2.《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上河图》这个名字乃是卷首宋徽宗瘦金体所写的“清明上河图”5个大字(卷首已丢失),那么“清明”是什么意思?

要搞懂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懂《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有学者认为“清明”就是清明节的意思。“上河”中的“上”是个动词,就是“去、来、到”的意思。

比如说上飞机。

上火车。

上厕所。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正是春耕的日子,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谚语。清明前后,人们多踏青,植树,放风筝。

《清明上河图》中有几段景,可以表明是清明节前后:

第一景,几个轿夫抬着轿子,后面跟着一对人马,轿子的顶上插着杨柳花(古代习俗)。

杨柳花开的时候就是初春;这一部分跟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是相符合的。

第二景,路边上有一个卖祭品的“王家纸马”店,一堆纸扎摆满门前。

如此这般瓷实的证据难道还不足以表明“清明”是清明节的意思么?

本来这事儿大家伙儿也不是非得弄得明白,混弄过去算了。

但是,这里有个但是啊,也就是俗称的转折。

有人不同意了。

年,宋史学家孔宪易通过研究发现,图上有一些内容,描绘的并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象,秋季可能更符合实际。

为啥这么说?

来,你瞅瞅,这个晃晃悠悠,有棱有角,上面甚至有小点点的东西是啥?

西瓜。

有人在街面上卖西瓜。

西瓜这东西,当然是夏天秋天的馈赠了。

如果你要硬说是春天,难不成有宋一朝,就有温室大棚了?

还真有。

自秦始皇开始,就有利用温泉种植反季菜蔬的记载,后来慢慢有了利用地窖的习俗,到了有宋一朝,反季蔬菜已经非常丰富。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市尽卖撒佛花、韭*、生菜、兰芽、薄荷、胡桃、泽州饧。”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但是。

当然如果你烦了,我可以换成but。

市面上大多数还是菜蔬,韭、葱、蒜、芹菜这类产品,很少有瓜果,因为太珍贵了。

像西瓜这种东西,古代又没有保鲜的手段,你会切开来卖么?

就算在现在这么发达的年代,春天超市里卖的西瓜价格还让我觉得肉疼,更何况千年前的宋朝?

所以,此乃夏秋季节的证据之一。

图中还有一副场景,在比邻相间的街道上,到处布满了酒馆,酒馆前的旗子上写在大大的两个字:“新酒”。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又有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

我知道肯定又有单杠成精的说有可能是商家以此为噱头来骗客人的。

嗯,明目张胆的在首都打广告卖假酒,你是真把众泰当保时捷了。

你是不是从小在警察局长大,所以才没人打死你?

此乃证据之二。

另外,在画卷右首有驮负木炭的驴子,在河中也有拉煤的漕运。

在当时汴京城人口已经接近30万,木材啥的早就砍光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的势力范围。

你要想砍柴?

好啊,拿钱来吧。

正因为柴火、木炭的昂贵,所以在宋朝极为丰厚的俸禄中除了“正俸、加俸、职田”,还有包含“炭钱”这一类的补贴。

是以当时汴京以烧煤为主,临近冬天才准备烤火用的木炭。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炉前皆置酒作暖炉会也。”

这两种说法,几十年来争吵不休,就在大家伙都想着算了,费这劲干嘛,就这样算了吧的时候,中间派出来了。

他们说:你们说的都对,据气象学家了解,张择端创作此画的北宋末年,刚好赶上了一个气候的暖冷波动。他极有可能是从春天开始画,一直画到秋天。

考虑到古人在绢上作画的难度之大,时间之长,这点倒是有说服力。

但是,这里又一个但是。

气象学家,研究画作,这跨界堪比老罗不教英语,改去做手机。

这也难怪我一直以为天气预报就是给我报时用的。

以上三种说法,我更偏向于——第四种。

敲黑板啊,重点来了。

“清明上河图”几个瘦金体大字是宋徽宗所写,旁边还有宋徽宗的双龙小印。

宋徽宗作为皇帝,就算骨子里再是个画家,那也是个皇帝,从他的亲笔命名来说,这幅图还是极为喜欢的。

皇帝喜欢的东西么,必须得起个大气一点的名字,不然怎么显得出是朕的典藏呢?

就跟现在的皇家至尊无敌超级蛋炒饭一样样的。

宋徽宗自诩为明君,蔡京为取悦宋徽宗赵佶,曾倡导“丰享豫大”,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的景象。

《后汉书·班彪传》中“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社会逐渐安定,各方面生机勃勃。

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谓之“清明”。

至于“上河”就更简单了,参考“天朝上国”、“上仙”。

考虑到宋徽宗连泡京城名妓李师师都要凭借自己本身魅力而不是靠皇帝身份的文青性格,起个大气一点的名字,难道不合理么?

03.《清明上河图》是残卷么?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清明上河图》到底有多长?

在画卷后段明代李东阳的跋文中提到:“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

用现代的话说,大概长两丈多点,明清大概一尺等于30.2厘米,十尺为一丈,一丈大概为3米。

两丈有奇也就是6米多。

故宫所藏《清明上河图》为公分,相差了足足90公分。

现在卷首宋徽宗的题字“清明上河图”及双龙小印已经丢失,丢失部分按照现存卷尾题字尺寸来说也是差不多90公分。

为什么说它是残卷呢?

整个清明上河图的景色分为3个部分,从近郊景色开始,到汴河风光,再到街景市集,然后到最繁华的金明池边上戛然而止。

金明池是古代的皇家园林,每年会在一定的时期开放让百姓进入游玩,可以说是整个汴京除了皇宫以外最富丽堂皇的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北京三里屯,成都的春熙路。

然而,《清明上河图》上没画金明池。

专家据此推测《清明上河图》后面还有一段,这个画是个残卷,关于金明池的部分是丢失的。因为从明代以来不少仿画确实是画了金明池的。

嗯,按照这个逻辑来说也算合理。

可是

维纳斯没有胳膊,大卫的雕像还少了件衣服

这样的画,难道叫残雕么?

这解释不通啊,我按照我的逻辑又猛查了一下资料,真真是吓死我了。

最精彩的部分来了:

张择端除了《清明上河图》以外,还有一副传世大作,叫做《金明池争标图》。

画的就是金明池。

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合着拍领导马屁不能一次拍完啊。

这样领导会没有期待的。

你得分开拍。

画一张图夸了皇帝的汴京,等到还没高兴完,再嗖的一下画张图夸夸皇帝的园林。

这样皇帝就能得到两份惊喜了,还显得对皇家园林的重视。

兴许自己还能得到两份奖励呢

高啊,张大爷。

分期付款式马屁,这个技能满分。

这哪是《清明上河图》啊,这分明是老祖宗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啊。佩服,实在是佩服。

一家之言,胡言乱语,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清明上河图的3大谜团,看古人是如何